2002 03 29-01 Borough market.JPG 

Borough Market

 

廚房裡的家教課

   近來很少讀翻譯作品,因為譯筆良莠不齊,出版商的選擇也多以商業考量為主.那天在金玉堂(是的,我在庸俗的金玉堂買到很多好書)好奇的抽出廚房裡的家教課”,隨便翻閱,意在瀏覽,沒想到眼簾底下跳出瑞士村這個詞,我本不以為意,亂翻到前面,發覺好像是在寫倫敦,這下正經了起來,仔細一瞧,果然背景是倫敦.我愛倫敦.雖只短暫居留一年,大小角落,難以忘懷,至今沒事還時常詳細閱讀倫敦地圖與指南.

   作者小時候住在倫敦的小威尼斯”,三歲般到愛丁堡,畢業後居留美國,當戰地記者.去國多年後回到倫敦,仍住在故居附近.後來他發現母親小時候就住在左近的瑞士村(Swiss Cottage),最後也在那裡過世.”從母親最後一個家走回第一個家,大概只經過歐迪奧和威蘿絲超市就到了.”最初與最終,距離雖短,其母親的後半生,卻因患憂鬱症而波濤洶湧,令人哀痛.麥特自然吃了很多苦,母親過逝後他不斷追尋與她的連結,這種巧合給了我一種延續和歸屬感以及歷史的意義.”

   連我這個異鄉人都能體會到巧合之妙.書裡提到的地方我都知道.我住的Golders Green比瑞士村更北.每回搭13號公車進城,沿著長長的芬治利路(Finchley Road),總會經過瑞士村,那裡頗為熱鬧,有一間很大的,黑色木頭蓋的瑞士風酒吧.更往市區,就是小威尼斯及作者經常慢跑的皇后公園(攝政公園的一部份).那是倫敦很優雅寧靜的一個角落.公園環繞,遠離市中心的塵囂,可是逛街購物都極方便,是很理想的住家.臨近的St.John’s Wood, Primrose Hill以及瑞士村都是人文薈萃,格調高雅的小社區.

   被作者譽為全英國最棒的柏羅市場(Borough Market)也是我的最愛.位於南華克大教堂(Southwark Cathedral)旁的這個農夫市場,規模不大,但是所販售之物莫不新鮮美味.自製麵包蛋糕,自釀西打,香腸燻肉,魚蝦蚌貝,茶葉咖啡,品質很高,價格很合理.記得那次,我們在一個攤子上買現烤的漢堡(加上很辣的英式芥末醬),配上薑汁啤酒,香濃夠味,比館子裡的大餐還令人難忘.

  ”廚房裡的家教課並不是輕鬆的小品.一開始,固然有美食的歡愉,字裡行間也透露著幽默的語氣,但讀到最後,卻讓人心情沉重無比.從麥特進入青少年時期伊始,母親便有形無實.其後的出走美國,當戰地記者,都是不得不的自我放逐.所幸,童年時期豐碩的家庭溫暖,帶給麥特強力的支撐.擅於廚藝的母親,親手作的各式佳餚,鮮明的色香味,長留麥特心中.他想要藉由烹飪,尋回對母親的愛,當然也必須再一次面對不堪的過去.

   麥特的母親是出身蘇格蘭的名媛,聰明美麗.少女時期遊學德,,.做菜師法當年最紅的依麗莎白.大衛.虎父無犬子,麥特也遺傳了其母對美食的敏銳善感.那簡直是一種天份.想想看,在戰火激烈的加薩走廊,子彈就在耳邊飛竄,而麥特在跑過檸檬園時還不自禁撿起果子,,剝開來嗅聞.他覺得,”這是鮮美食材和生死瞬間完美交叉的一刻.”更神奇的是,”當下,我的腦裡出現了某種東西,究竟該迎戰還是逃開?正腎上腺素的化學因子,似乎在體內洶湧高漲,讓我變得能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所向披靡,身體完全被我主宰.並且經歷到一種近似喜樂的平靜…..一種全然的自在與放下.檸檬豔黃,閃閃發亮,葉形完美.”生死關頭,能有此感受,這不是天生的美食家是什麼?

   麥特同時忍受喪母之痛與做試管嬰兒的壓力,其間,他經常照著食譜,一絲不茍的做出成功的料理,意圖取悅家人,朋友.但是,母親曾笑說打開食譜照著做的人根本不會做菜.歷經幾番曲折與體認,麥特終於能為喜歡烹飪而烹飪,與母親長久的糾葛也釋然了.我喜歡本書的最後一句:”那天晚上我們到外面吃館子,因為懶得做菜.”他真正走出陰影,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

   書裡的家庭照片,是麥特的攝影師父親所拍的,非常有味道.對照其後的悲劇,格外令人傷感.特別一提的是,本書的中文翻譯非常好,流暢自然,毫不生硬,沒有隔一層的感覺.許多地名,人名都附有原文,但連無關緊要或耳熟能詳的都有,殊無必要.書裡提到煮扁豆什錦砂鍋用的糖漬鴨肉倒沒附原文,我老覺得該是油封鴨(confit de carnard).恕我孤陋寡聞,不曾聽過糖漬鴨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