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菁英的偏見

   回成功嶺鄉下過年,小叔帶了一本許舜英的"我不是一本型錄."(以下簡稱為"我") 我知道許舜英是廣告人,做過著名的司迪麥口香糖系列.原本以為"我"是一本講廣告行銷的書,沒想到是在談品味.與她對談的是廣告設計家包益民.裡頭的題目都是很令人感興趣的日常生活事物,像麵包,熟食,包包,雜誌,洗劑等等,於是我就津津有味的讀下去.我像許氏一樣,是個偏執龜毛的人,所以看其對飲食的講究;對居家清洗的原則;對天然氣味的堅持,可說是心有戚戚焉.但是,越讀下去,越發現這兩人刻薄自傲到偏激的地步,令我不但不欣賞,反而感到不舒服.

   當然,許舜英有自傲的本錢.她頭腦聰明,感官敏銳,對美有特殊的感受力,又是個完美主義者.因此,任何礙眼的,不美的事物,她都嫉惡如仇.對台灣的很多現象,她批判得很尖酸.雖然有大半是實情,可是那樣不屑的態度,讓我為她難過.畢竟,台灣是家鄉耶.看不起家鄉,不就像鄙視父母一樣?.一直以來,兒子對台灣也有類似的評語:房屋醜陋;人們衣著傖俗;風景區無啥可觀.....,在這樣的環境裡他幾乎喘不過氣來.最大的願望,就是遠離台灣,出國就學,永遠不要回來定居.常常,我為了他這樣的心態,哀傷不已.但是,兒子畢竟是成長中的少年,心態尚未成熟.而許舜英,做為一個社會菁英,竟然鄙夷台灣到如此地步,實在匪夷所思.

   擁有絕佳的品味,淵博的知識以及國際經驗就可以取笑別人?她說,觀察機場裡川流的人物本是一大樂事,但是,台北飛香港的旅客讓她覺得是一種視覺的污染.他們的衣著,言行,俗氣不已.好希望有一班"professional only"的班機.天啊!何其狂妄!她有足夠的語言能力與世界接軌,廣泛閱聽各式原文雜誌,小說,影片,無庸置疑.但是,批判大眾過度使用電腦與看電視之餘,竟然哀嘆"為何只有我一人在看六0年代的電影?為何只有我一人看"New Yorker"上的文章?"這,未免自我膨漲得太厲害了吧?我不知道台北的知識份子有多人,但是,包益民估計看"New Yoker"的只有五人也太離譜了吧!

所以,他們自認是菁英中的菁英,金字塔最頂端的人物囉?看來,台北充斥著不少這樣自視甚高的人物.雖然以睥睨全台的台北人自居,他們竟是看不起台北的!"外國友人來台,你會帶他們去那裡?"許與包兩人,在這一章裡把台北批得體無完膚---沒有夠水準的餐廳,咖啡店,夜店,風景區.三天就要穿幫了.他們都沒有提到台北以外的可能.喔,台北都上不了檯面,遑論其他?

歷史的遷衍,階級的差異,美學培養的失調,造成現今台灣種種不甚令人喜悅的景觀與現象.我本身也不喜歡大眾流行文化,但是, "我不是一本型錄"這本書可議的是心態.並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與天賦可以廣收國際訊息與接觸美的事物,因此,缺乏美的自覺不能說是一種罪過,雖然是一種精神上的落後.美學層面光怪陸離的台灣不是不可以批評,但是,不用到咬牙切齒的地步.自認高人一等的文化菁英心態,其實與希特勒無異.除我之外,別人都是次等的?如果人人都是很有品味的菁英,那不是很無趣?

剛好從報上看到馬友友與馬英九的對談.馬友友畢竟是真正的大師.他說:"每一種文化都有缺點,但是接觸之後,就會產生同情與瞭解."說的好極了.先學著做一個寬容溫厚的人再來談品味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