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所遁逃

   一九五O年代,美國社會穩定,經濟旺盛,是一個理想的,美好的充滿希望的國度.但是,在由Richard Yates小說改編的電影"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裡,與這樣光明開朗的美國社會對比的,卻是抑鬱不樂的一對年輕夫婦-----法蘭克與愛波.法蘭克是個有創意有才華的人,但是,為了生活,在一間大公司裡做他並不怎麼喜歡的銷售工作,過著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愛波原本學戲劇,熱愛演戲,婚後卻只能偶爾玩票,和一些不怎麼樣的業餘演員同台.因為內心的夢想未能實現,表面看似美滿的這對夫妻暗地裡卻出現一絲絲的細小裂縫.

   他們育有兩名年幼的孩子,在美麗的郊區有一棟白色的大房子,也有很好的鄰居,合該是平靜祥和的中產階級標準生活.但是,問題就出在"標準"這兩個字.制式的平穩生活,並不適合每一個人.那不肯就世俗規範的,內心總是蠢蠢欲動,而一致的小康安穩,其實就是單調的代名詞,形成令人窒息的氛圍.影片裡的鋼琴主題,鉛鎚一般壓得人心沉沉的,也埋下不祥的伏筆.

   說起來,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確實有蒼白單調的一面.像似工廠一貫作業的產品,只是複製的是家庭生活.手拿報紙搭火車進城的上班族住在郊區一棟棟相似的房舍.同事,鄰居是主要的人際關係.雖然友好,卻只是泛泛.其實,很多國家或城市也都有制式的生活方式,但是,美國太大,因此郊區的環境,雖然適合小孩成長,卻相對的封閉,單一.導演Sam Mendes很擅長捕捉這種中產階級的鬱悶.他的"美國心玫瑰情"也有類似的氛圍.愛波告訴法蘭克:"我們自認比一般人優越,過的卻是與眾人沒什麼兩樣的生活."她就是不甘心.心靈層面上,他們覺得是活在沒有希望的空虛之中.

   幸福是什麼?顯然不是單純的物質生活所能提供的.法蘭克與愛波的悲劇,源於自身的性格,尤其是愛波.她想放棄平順穩當的日子,舉家遷到巴黎過前途未卜的生活.就在兩人下定決心放手一搏的時刻,,法蘭克突然獲得升遷,愛波也意外懷孕.男的想留下,女的執意要離開.巴黎之行,遂造成夫妻齟齬.原本的裂痕,更加明顯,難以彌補.理想與現實,該如何取得平衡?自我與責任,誰先誰後?明明是男才女貌,相知相愛的一對璧人,何以落得令人欷歔的下場?也許有人責怪愛波做繭自縛或者人在福中不知福,但我真正同情她的處境,也能夠理解有些人不能被優裕的生活所馴服.而那一點不安於室的蠢動,有時能大放異彩,有時卻是悲劇的源頭.男女主角的宅邸剛好位於"革命路",反諷的是,他們對抗世俗價值的革命失敗了.

小說作者Richard Yates的一生也同樣失敗.出身紐約的他輾轉從事自己不喜歡的白領工作,雖有文學才華卻履遭退稿.縱情於酒精反而落得憂鬱與病弱.完成於1961年的這本"Revolutionnary Road"有很濃的自傳色彩.儘管曾被馮內果等名家稱讚,Yates在美國文壇從未得到崇高的地位.他就像其筆下的人物,不安於現狀,不迎合時代潮流,結果付出悲慘的代價.天地之大,有人卻自陷囹圄,無所遁逃.片尾凝重的鋼琴主題曲幽幽響起.離開電影院很久,我的心還沉浸在那化不開的憂悒之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