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幾年前法雅客改裝清倉的時候,我買了一本Hanif Kureishi的小說Intimacy,”當時,不知他是何許人也,小說也只看了幾頁就放下.2007年看了由彼得奧圖主演的老人電影維納斯,”精彩的演技與內容,令人動容.雖是外行,當下也知道是劇本寫得好.片尾匆匆一瞥,看到編劇的名字,正是Hanif Kureishi.這麼特殊的姓名,引發我的好奇,google一查,原來,Kureishi是巴基斯坦裔英國人,以編劇與小說聞名.出道名作是”My Beautiful Laundrette,”(中譯豪華洗衣店”),由史帝芬佛萊爾執導,丹尼爾戴路易斯主演.今年元旦,在誠品剛好看到他的”My Ear At His Heart,”立刻買下來.

   “My Ear At His Heart”以抽絲剝繭的方式細訴父子情結.非常複雜,深遂而細膩.兩代的生命故事,創傷,以冷靜自制的筆調娓娓道來,不濫情,不自憐,不責備,Kurishi用知識分子的智慧,織出家族與個人;殖民與被殖民;種族歧視;宗教文化的經緯,像一匹華麗深沉有份量的織錦.

   作者的祖父是軍醫,英國殖民時代的印度社會精英.(後來分裂成巴基斯坦)他們家族在印度坐擁豪宅,僕從成群.Kureishi的叔叔伯伯都是當地的英國私校畢業,再負笈英倫留學.除了膚色不同,他們與英國知識分子無異,文化上的認同,也是傾向英國,與印度庶民幾乎脫節.作者的父親算是家族裡成就較不突出的.他在倫敦的巴基斯坦大使館當一名小職員,每天從郊區坐火車到倫敦通勤.工作之餘,除了板球,他最喜歡閱讀與寫作.但是,寫了一輩子,連一本小說也沒被出版過.”My Ear At His Heart”便是Kureish以閱讀父親的遺稿印度青春情事開始,追溯亡父的童年,青少年.原來,父親雖然出身富裕,卻一點也不快樂.他有一個威權的父親,熱衷宗教的母親,以及比他優秀的兄長,儘管衣食無缺,卻得不到愛,面對手足的競爭,也總是屈居劣勢.只好藉由不斷的書寫,做為一種逃避與治療.

   父親對閱讀寫作的喜好,也影響了Kureishi,而他,同樣藉由寫作做為對現實生活不滿的宣洩.身為巴基斯坦人與英國白人的混血兒,Kureishi的童年因膚色而受到歧視.及長,單調的學校生活以及封閉的郊區氛圍令他鬱悶.他沒有特別著墨a父親的威權以及父子的衝突,但是,生長於英國的Kureishi,對於東方式事事介入的管教法顯然不能接受.,不想依父親的喜好成長.更甚者,父親不僅把他當兒子,也把他當成手足與同伴.既期許他成為作家,又嫉妒他的成就.這些,成為Kureishi永遠的心結,他花了好多時間,以哲學,心理學的角度以及書寫來爬梳愛恨糾纏的情感.父親引領他進入文學的世界,幼年時他們父子感情極好.但是,太近,太緊的關係,以及父親永不鬆手的掌控,終於讓Kureishi在二十歲時毅然離家.他說:”直到我自己當了父親之後,才知道為人父母者多麼痛恨孩子長大離家;親子間特殊的親膩樂趣一去不回,從此展開的是完全不同且更困難的關係.”他們父子並沒有決裂,但是彼此傷害的陰影一直在.

   Kureishi在求學路上歷經一點波折,終於進入倫敦的國王學院研讀哲學.佛洛依德,維根斯坦等大師提供他各種思考的角度.解放情慾,挖掘創傷,他自身的複雜剛好可以拿來檢視理論.除了哲學理論,他也流連在卻爾西的國王路上.國王路是七O年代龐克文化的發源地.新潮,反叛,創意,整條街簡直是個大遊樂場.Kureishi觀察到龐克文化裡的暴力,不羈,其實是年輕人對受虐童年的一種反抗.他經常到Royal Court劇院廝混.集體創作戲劇,帶給他前所未有的經驗.他很快就展現編寫劇本,創作小說的才華.魯西迪,奈波爾,菲利普.羅斯等名家都曾讚賞,提攜他.第一本小說The Buddha of Suburbia甫出版即得獎.父親大人卻不服氣的說,他寫的東西比兒子有深度.”兒子既然能得獎,他也充滿希望的加把勁寫作.

   父親驟然去世,Kureishi痛苦極了.好一陣子,他徬徨無助.乍然得到的自由以及過去愛恨交織的情感讓他一時不知所措.”父親常常憂慮我,好像沒有他我就活不了似的.”親情的拿捏,著實困難.太緊密,無法喘息,太疏遠,缺乏契合.與父親既親密又緊張的關係,深深的影響他與異性的交往.他既渴求親密,卻又怕被控管.一旦接近喜歡的人,又思索著逃離,這樣的矛盾,在半自傳小說”Intimacy”裡表達得淋漓盡致.

   Kureishi的創傷,令人同情.但是,他的父親如果有機會表述,想必也是一肚子苦水.他奉公守法,養家顧家,既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又引導他進入文學的世界,父子間無所不談.還能怎麼樣?為什麼親子間有那麼大的愛與恨?怎樣才能做得更好?這個答案是無解的.身為人,有愛有恨是必然.一般的教養方式,Kureishi這麼敏銳善感的小孩是行不通的.”Intimacy”裡說,有些人是不能強壓的.養到難搞的小孩,父母可不輕鬆.

  藉由閱讀父親的作品,Kureishi逐漸看到父親隱藏的那一面.中年的他,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可以用父親的角度來思索複雜的父子情結,終而得到釋放.書的結尾,他走出亡父的書房,隱喻著走出父親的陰影.雖然歷時長久,卻令人如釋重負.誠如標準晚報的書評所言:”字裡行間所沒有言明的部份,具有最深沉的傷痛.”,情到深處,有怨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