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兩廳院聽Shostakovich時翻閱著三月號的節目冊,看到Stephen Kovacevich的演奏會.兩首貝多芬,一首舒伯特奏鳴曲,都是我的摯愛.這名字有點眼熟,原來他在台南也將有一場演奏,之前Cynthia傳給我看過.再仔細一想,前一日在誠品信義店看阿格麗希的傳記,她的第三任丈夫,正是原名Stephen Bishop,後改為Kovacevich的此人.我知曉Stephen Bishop.家裡那本音響論壇出的杜普蕾傳記,曾詳述這兩位音樂家短暫的感情與合作.不久之前,曾在MOD上看到阿格麗希和Kovacevich所生的女兒為其母拍攝的紀錄片.裡頭出現Kovacevich,我還不知他是誰呢.他該是最樸實低調的鋼琴家了.實力滿滿卻不愛包裝.除了與兩位女大師的感情,在煤體上幾乎沒有新聞.除了愛樂者,他的知名度不高.

   Kovacevich是美國人.原本從繼父姓Bishop.後來因為與吉他手Stephen Bishop同姓名,遂改為原籍克羅埃西亞的生父姓氏.原本就低調的他,改姓之後更晦澀了,至少,對我來說那是很難記的姓.可是,他的演奏令人一聽難忘.曾有樂評說是最接近貝多芬心臟(靈魂?)的演出.確實如此.我雖沒聽過多少大師,卻在台南那一場被Kocacevich深深折服與感動.據說他是分析型的音樂家.這一點也不足為奇.不善分析,怎能彈好貝多芬?有趣的是,他所愛過的兩位女士,與他大異其趣.杜普蕾與阿格麗希素以率性及強大的天賦直覺行走於世.樂壇彗星杜普蕾,留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始終是真摯活潑,笑口常開的青春模樣.其實,從罹病到去世之間她有長達十幾年的煎熬歲月.這段艱辛,非但難與外人道,更難以曝光.由是,照片上的巧笑倩兮,紀錄片裡的專注與淋漓盡致演出,更加令人欷歔.

  在我中學生時代,杜氏已經罹病無法演奏,然而她的錄音仍舊暢銷.彼時大學剛畢業的H哥喜愛文學與音樂.他來台南時送我好些書與古典樂卡帶.此後,發行古典樂的青蓓公司經常寄來最新的出片資訊.那時當紅的音樂家有杜普蕾,巴倫波因,以及艾森巴哈.我不記得買了哪些名家作品.唯獨記得艾森巴哈彈奏的舒伯特即興曲.多年以後,即興曲成了我最愛得曲目之一.而艾森巴哈從鋼琴家轉成指揮家.2001年旅居倫敦,聽的第一場音樂會便是他指揮NDR.當然巴倫波因早已是響叮噹的大指揮家.每回在電視上看到他的成熟老態,不免想起他黑髮黑眼表情聰明慧黠的青年模樣.與巴倫波因結婚後皈依猶太教的杜普蕾,長眠之地在我倫敦寓所附近的猶太墓園.每次經過,總會想起伊人.倫敦歲月彷彿昨日,卻是十四年前的事了.杜普蕾傳記裡形容Stephen Bishop是個黑髮黑眼的年輕人.當我在台南成功廳聽他演奏時,他已滿頭華髮,75歲的巡迴演奏.歲月不饒人,唯其所淬鍊出來的美麗,Kocacevich的琴音中充分得到見證,令人讚嘆感動.

 

P_20150518_16054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我們的烹飪課 的頭像
    我們的烹飪課

    MY JACT'S 烹 飪 課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