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餐是顯學.台灣的早餐店,密度之高,絕無僅有.

  小時候,我們的早餐很單純.平日,多半是在家吃稀飯.但是媽媽貪睡,起不來,常叫爸爸去巷口的豆漿攤買早餐回來.那攤子打從我懂事起就存在,供應熱騰騰的豆漿,米漿,杏仁茶,現做現炸的油條,饅頭.油條太膩,豆漿,杏仁茶太稀,於是我永遠指定炸饅頭與米漿,吃久了會膩,隨便吃吃,就急著上學去了.倒是,有次天雨路滑,爸爸去買早餐時滑了一跤,我聽了很不捨,卻也沒能把他辛苦買回來的早點吃完.後來,爸爸在永福路(以前的新生路)與府前路口外省人開的早點店買到濃郁可口的蔥肉燒餅,我十分喜愛,百吃不厭.兵荒馬亂的高中時期,帶到教室在早自修時吃,惹得鄰座同學抗議:xxx,你不要再帶餅來吃了.這餅香得她心神不寧.

  周末假日,母親會煎法國吐司.她做鹹味的.金黃香濃,我們好喜歡.但我更愛的,是她獨有的創意.盤子上一份吐司夾煎蛋,還有一大塊灑細鹽煎得外皮酥黃的豆腐.外酥內嫩,外熱內冷,好奇妙的口感.佐以一杯現榨的檸檬汁.既豐盛又清爽.鄰居(同學)來家裡吃過一次,評論是:好奇怪.我懶得理他.於今想起,為何會有這奇異的組合呢?其實一點也不怪.一大早,總有婦女挑著擔子在街巷內叫賣豆腐.(呵呵,好像是遠古時代的畫面)煎豆腐比涼拌豆腐華麗,跟西式三明治也比較搭,所以母親有此組合.

   長長的暑假,總是晚睡晚起.母親從忠義路(當時是進學街)的路邊買回涼麵或鍋貼,這兩樣吃食,與蟬鳴,鳳凰花交織而成我年少的記憶.上了中學,周日晏起,吃著父母從東門圓環買回來的肉燥飯配魚丸湯,邊看報紙,是辛苦了一星期的最佳犒賞.那份滿足悠閒,無可言喻.請記住,這是尚無早餐店的時代.但身為府城人,我們有較多的選擇,例如菜粽,肉燥飯與鹹粥.

   大學時代,偶爾吃學校餐廳的清粥小菜,趕第一堂課時,無暇用餐,下課大家跑到文學院福利社買茶葉蛋吃.周日,女生宿舍前樹下,有一輛發財車,賣現煎現做的漢堡,焦香濃郁,排隊也甘願.那是麥當勞在台展店前一兩年的事.畢了業,趕著上班,沒空在家吃早餐.南京東路,復興南路口,我下公車的地方,有一輛發財車,賣現做的三明治,年輕老闆夫婦雙手忙不停.我拎著一個肉鬆夾蛋三明治,一陣風般旋進公司,速速打卡,再悠悠然走進編輯部,泡好一杯茶,享用我的早餐.

   時光飛逝,後來,就成了早餐店百家爭鳴的時代了.我個人偏愛的早餐有幾種.

   中式早餐.燒餅油條,鹹甜酥餅,搭配鹹甜豆漿,是我的最愛.

   日式早餐.木托盤裡,白飯,烤魚,玉子,漬物,小菜,納豆,海苔,味噌湯,自成一格的小宇宙:美麗,溫潤,飽足.在日本旅遊時,若有西式跟日式的選擇,我都選日式.日本咖啡館的Morning Set看似西式,卻屬日本獨有:厚片吐司,奶油,,咖啡.簡簡單單,每一樣都好吃,融合在一起更棒.

   美式早餐.我最喜歡美國連鎖餐廳Denny's.大大的餐廳,寬寬的座位,陽光閃耀,培根煎蛋香腸薯餅鬆餅....,豐盛厚實,當你覺得太飽膩時,飲一口咖啡,可以解膩.是在Danny’s,我發現了美式咖啡的迷人之處:清淡新鮮,像茶一樣,可以一杯又一杯.笑盈盈的女侍執壺前來:再來一點咖啡?我欣然點頭.

   英式早餐.早餐是英國菜的強項.許多pub全日提供早餐.雖與美式早餐大同小異,但英式更合我意.經典早餐如下:煎蛋,培根,香腸,炒磨菇,煎番茄,燉豆子.烤薄片吐司,奶油,果醬.一壺紅茶或咖啡.缺一不可.我最愛烤吐司,酥脆略帶焦香,趁熱抹上奶油果醬,,,,甜全在口中融合,配上馥郁微澀的紅茶,美味無比.有一次我和兒子去逛牛津街上的John Lewis百貨公司,時值中午,我們在美食廣場梭巡一圈,最終還是選了早餐.從不令人失望的英國早餐!

   雖然住在有朝食天堂美名的府城,但我平素的早餐幾乎一成不變:烤法國麵包,白煮蛋,紅茶(偶爾喝咖啡).因為清淡,因為原味,所以百吃不膩.滿街大大小小的早餐店,對我毫無吸引力,無非太油膩,太多,太貴,太難吃,太做作.我在自家陽光滿溢的廚房,手持白瓷茶壺,把紅茶倒進花磁杯裡,棕紅色的茶湯令我心神舒爽.聽著喜愛的古典樂,望著綠意盎然的露臺花園,這份自在靜謐,樸實自然,正是我所欲求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