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祝大家2012年新年快樂!!

 

2014 09 01

柳美里的家族電影很好看.詭異荒謬破碎傷痛卻又流暢無比.渾然天成.家庭的真相與假相,交織成迷離的美感.她的文字很有想像力.讀之令人傷痛.彩色混在一起會顯得模糊,最後只會剩下陰影.多麼好的家庭關係隱喻.三月底的和風吹來,校園裡被吹起一片漣漪.我用腳跟止住了鞦韆,可是腳邊的沙子仍然在動,我覺得自己像是要被潮水般的春風吹走了,於是,為了與風相交,我開始擺動自己的身子.結尾如此的飄泊,失根.

2015 05 30

花了兩三天的時間,斷斷續續看完山之音.真好看.川端的纖維敏銳,分明像女人.陽光花朵鳥鳴狗吠雲月雨…..他對自然的觀察細膩無比.而人際關係的種種面向亦然.夢境,戰爭,死亡,對女性美的執著:那是一種迷戀與救贖.比較起來,書裡的女性比男性可愛多了,除了主角的老妻之外.鐮倉在川端筆下鮮活無比.有朝一日我想再訪.那也是小津長居之地.他們兩人,均善於把日常瑣事提昇之藝術的境地.

2015 12 08

圖書館借來的細雪,志文新潮文庫出版,五百多頁,螞蟻般的小字,真好看!譯者齊霞飛文筆古典流暢.一讀便欲罷不能,沒日沒夜,像在看紅樓夢一樣.谷崎文風直白流暢精細,如看畫卷,一幕幕的景色,人物,故事隨著卷軸一一展開.如清明上河圖一般的工筆畫.說起來,還是川端的文筆內斂富詩意,可是谷崎精細淺白好看,富親和力.日本的文豪真可怕,明明是大男人,細緻起來卻像女人一樣的心眼兒.各個人物的相貌個性習慣動作服飾…..,一筆不苟,栩栩如生.瑣碎卻不煩人.我覺得電影比小說更好.雖然少了某些細節,但去蕪存菁,更加凝鍊.

2016 07 04

坐擁三妻四妾的情景又出現了.某晚,吹著冷氣,拿起The Wind in the Willows讀得不亦樂乎,然後霞拿來陳舜臣與東山彰良.為了躲避屋頂施工的噪音,到圖書館混一個上午,借了太宰治的斜陽與陳列的人間.印象.去和寂吃畢晚餐,踱到政大書城逛一下,又買了陳黎的世界的聲音.

晨起,還不至於太燥熱,心情穩定冷靜,讀起太宰治的斜陽.一面聽著李希特彈的莫札特.太宰的文風優美哀戚,圍繞不去的憂悒,像布拉姆斯的音樂,有著先天的敏銳愁緒.而主人翁的天真善感,不懂人情世故,又如莫札特的純真無邪,自然煥發著美麗.仔細聽,莫札特也不全然是歡愉的,如微風,如清泉琮琮之間也有烏雲悶雷與陰影.

太宰不似川端或谷崎的深沉細膩,他的青春哀愁毀滅性類似莎岡.美好純真卻不得不走上絕路.那不懂的,大可說他無病呻吟.了然的,明白那其實是宿命.令我驚訝的是,頹廢派的他,竟在小說裡引用聖經的章節.靈巧如蛇,溫馴如鴿……..

太宰治的斜陽,女主角這麼說:“從小我就對早餐沒有胃口,不到十點鐘都不覺得餓…….”

2016 07 25

圖書館裡借來宮本輝的幻之光,真好看.淡淡的文字與情節,予讀者無限的想像,感受到無垠的痛與愛.Less is more.比起日前讀的村上春樹,宮本輝更接近藝術,更有人文思維,更自然.難怪是枝裕和要改編為電影,和他的風格很接近:在尋常生活中展現潛伏的波浪與激流.這是好像詩的小說.四個短篇,每一篇都有人物死亡.過去與現在,傷痛,愛與覺悟,完美地融合.宮本輝是個不做作的作家.他的形式與內涵,讓我想起賴香吟與陳映真.自然的人文主義者.

2016 08 12

這一陣子,看了陳舜臣的青雲之軸,王育德的自傳,新垣宏一的華麗島歲月......,殖民的高傲,被殖民的差別待遇與屈辱,以及模糊其中的愛與恨----殖民者中有好的老師,同學,殖民者對本土文化風土的喜愛,他們帶來的文明,文化.....,反之是歧視,威權,軍國......難分難捨,各種情緒交織,如同張小虹所講,becoming流變,而不是being,,,座標那樣一是一,二是二.

2016 11 16

雲淡風清.讀了幾篇賴香吟文青之死的小說,有此感想.內斂的聰明,精準允當不做態地描繪出內在的愁緒與風暴,幽微細致.秀異的小說家.夫妻,母女,老人.....,她的觀察與寫作法屬喬伊斯一派.聰明有兩種,一是外顯型,如同We Need to Talk About CavinLionel Shriver,觀察獨特,一針見血,不討人厭的機智.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 03 28

Stephen Kovacevich在成功廳的演奏真棒.可惜成功廳的環境很差.噪音干擾很多,聽眾說話,遲到進場.台南的聽眾素質還是不佳.

貝多芬的第31號奏鳴曲,他演繹得真好.比上次在台北的列夫席茲好太多.音色晶瑩.強弱,速度,情感恰到好處.爐火純青中有一種生動的音樂性,讓聽者著迷而專注其中.春光爛漫,彩蝶飛舞,花朵綻放…..;強而有力的奮鬥;哀慟;賦格;長歌當泣;莊嚴的鐘聲,層層疊疊的賦格,低音是渾厚的地基,高音是教堂伸向天堂的尖塔,沒有人像貝多芬一樣可以將勵志達到藝術的美感與境界.

下半場的舒伯特原來是D960.我聽熟的是布蘭德爾的演奏.前半部和貝多芬的第31號曲風有相似之處.直到最後一個樂章才顯現出舒伯特特有的蕭灑.Kovacevich演奏絕佳,比我聽CD好太多.以他的技巧與音樂性,我想,不論演奏什麼都好聽的.我很喜歡他.非常的有內涵.

2015 04 24

在成功廳聽Steven Isserlis的大提琴演奏.他和莊雅斐配合得真好.琴瑟和鳴,莫過於此.纖細奔放熱情之間,收放自如,由內而外的絕美風景.舒曼的幻想曲集,浪漫曲,詩意濃厚.ShostakovichD小調大提琴奏鳴曲Op40(41?)奇岩高山,嗚咽流水,間雜著歇斯底里,絕無僅有的獨特風格.

2015 12 15

早晨躺在床上,迷迷糊糊聽著 Alexander Slobodyanik彈舒曼的Fantasia In C major.以前從未注意過的慢板,類似Ave Maria的導奏,異常安詳靈動.輕柔如雲,如羽毛,不自禁地要屏氣凝神.

2016 11 20

賈維指揮布萊梅室內愛樂管弦樂團演出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真是淋漓盡致,我宛若一塊海綿,充分吸收,飽脹.極致的聆聽經驗.第一次聽此曲,是約莫十年前在豐原聽艾森巴哈指揮NDR,那時,僅只被最後光明單純如民歌的旋律所感動,這次感覺全盤通瞭,清晰明白,彷若從高處看,一清二楚.(事實上我也坐在高處,倒數第二排).第一樂章,陰俋中帶著神秘的迷霧,然而始終有尊嚴.第二樂章的田園風怡然恬靜,第三樂章似乎趨向光明,其實不然,不時就有憂鬱襲來.末章亦然,始以第一樂章的悒鬱,迷霧依然,精心醞釀至光明的號角,然後是光明與黑暗的纏鬥.最後是激烈的,既不明也不暗,但是要努力努力努力.......,!多麼好的人生隱喻.布拉姆斯,如同貝多芬,能把正面,說教,表現的如許藝術,深邃.布拉姆斯的曲子結構嚴謹,絕無冗長與累綴.他精心的推演,醞釀,爆發,然後再慢慢減弱,歸向靜謐,一再循環,如小說的布局,如詩的張力.而柔美的弦樂讓人彷彿飛翔在天上.布拉姆斯很厲害.莫怪善聽者總是推崇他.深度,理智,真情,恰到好處的優美.年逾半百的我,終於臣服,成為他的死忠聽眾.

2017 01 01

午睡時邊聽著貝多芬的第十一號奏鳴曲.風和日麗,蝴蝶飛揚.然後,在流暢的音符之間,我突然發現低音部分的穩重,堅定,好聽.那是高音流暢無拘背後的骨架.因著其沉穩,右手得以天馬行空,為所欲為,滿是關不住的喜悅與肆意.丈夫與我,正是這樣的關係.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