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祝大家2012年新年快樂!!

2014 09 05

傍晚的時候煮飯.原該氣定神閒的,然而我的專長就是懶洋洋的拖磨,時間快用罄才開始做正事.先是貪看書,然後匆匆忙忙收衣服,這才輪到煮飯.米早已洗淨泡在水裡,按下電鍋開關即可.昨日的清燉牛肉湯放瓦斯爐上加熱.半塊豆腐切丁,薑磨泥,淋上醬油與香油.絲瓜削皮切塊與蝦皮嫩薑煨炒.都搞定了,最後才來做酪梨與萬巒豬腳雙拼.一邊聽著兒子燒給我的CD,低沉美妙的男聲與節奏,不太喧鬧的搖滾.不知他們在唱些什麼,卻感覺得到所欲傳達的或苦或喜的飽滿情感.父親在客廳裡坐著,丈夫即將返家,我一面切著酪梨,頓時體悟到家庭的溫暖.如此尋常的場景,然而人所尋找的青鳥,不就在眼前?只是,我微微想念起不在場的兒子.

2014 09 29

琦琦得獎的短篇小說,While the City Sleeps,寫的是十四歲少女對自我價值的追尋與定位.在生日當天的夜半,她從一堆熟睡中的,來慶賀過夜的女伴中起身,到高樓的陽台上享受城市的靜寂與個人的沉思.眾人皆睡我獨醒的十五歲鄰居少年Simon與少女Macy展開一場對話.個人內心對話的小說化?與眾不同者總有孤單感.主旨是學著做自己.不要在意旁人的目光.朝既定的目標努力,前進.早慧的少女.心思細,想得多.作家的原型.我在H的作品中也暼見這樣的氣質.少女時期的我渾渾沌沌,只會強說愁,和他們不同.有無才華,輕易可察.

2014 10 17

游泳真好.時序入秋,陽光亮閃閃,池水卻冰涼.還可以忍受的涼意.一趟往返身體就暖了.秋高氣爽,在廣闊少人的戶外泳池游泳,有天高地闊的開放感.游著游著,腦袋裡不時就浮現一些想法,記憶.珍貴的浮光略影.應該趁游完記憶還鮮明時趕快記下來.

 2014 11 07

微涼的秋日早晨,心情微微愁悒.打開昨日向Peggy拿的TarkovskyInstant Light.俄羅斯家鄉的鄉間房舍,圍籬草坪樹湖光影霧,如詩如畫.對妻兒愛犬的思念,像霧一樣漫延到我內心.

去買菜時看到鮮花攤.買了兩束鮮黃的雛菊去母親的墓園.死亡的步履驚人地快.許久沒來,又多了許多新塚.才三年,母親的墓碑已在好幾排之後了.插好花,默默說了幾句話.陽光晴朗,草地上小粉蝶飛舞,一片白色的野花,引我走上前去.我在墓石之間徘徊,讀著刻在其上的聖經經文,得到些許的安慰與鼓勵……保守我常在神的愛裡,仰望我主耶穌的憐憫,直到永生.人世艱辛,沒有基督的愛與憐憫,如何活下去?惶論平安喜樂.

 2015 02 09

 前兩天吃晚飯的時候放一張爵士CD.飯後坐在沙發上,父親聽著Billie Holiday晚年略帶嘶啞的歌聲,評論道:”好像生鏽的聲音.查埔很常見,查某就罕見了.”真是貼切的形容.父親總是那麼妙.雖然他常讓我生氣(我自己的問題),但無可否認的是,他有很多的妙言妙語.隔日他來吃早餐時,我又放著同張CD.Holiday的歌聲悠悠響起,我說:”,你昨日說這歌聲好像生鏽.”他似乎忘記了.略一沉吟,開口道:”若是以波幸古(boxing)來說,這是屬於heavy.”哈哈!

2015 10 10

 去高雄的蟳之屋吃蟹.鹽酥的雖香,畢竟不如清蒸或鹽焗.店裡選材一流.海瓜子,干貝與蘆筍都在水準之上.發現自己很奇怪.問S想吃甚麼,他說的蚵仔麵線,海鮮粥與小卷都一一被我否決.那我又何必問呢?他的感覺一定不好.我要好好改進.吃飽去衛武營走走.秋光熱烈,綠蔭深濃,安靜少人的公園裡偶有涼風吹來.剝著市場買來的橘子.新上市的橘子總是清香酸甜,沁人心神.回程走在路上,看著秋陽明麗,光影斑駁.我有感而發:台灣天氣好的時候多麼漂亮!颱風一來就很淒慘.S呵呵一陣低笑.”怎麼了?”我問.”你也一樣啊!”

 2015 10 22

四大匙白米,一杯南杏,泡水半天.瀝乾,加兩杯水打成漿(杏仁需過濾).四杯水放鍋裡煮滾,倒進杏仁米漿,輕輕攪拌.雪白的漿汁,慢慢變稠,溫和柔潤,馨香飄逸.S播放新買的雷光夏專輯,溫柔的歌聲呼應著柔軟的杏仁茶.是的,柔軟.多年前C的稚子曾如此形容:媽媽,這湯好軟喔!真是聰敏的小孩.小心撒入白糖,千萬勿過甜.清淡的原味,是年過半百才懂得欣賞的滋味.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 08 11

週日的午後,在滂沱大雨中與父親,S一同看著MOD上的影片----一代茶聖千利休.我不了解日本茶道與文化.在我眼中,茶人所司,其實是近乎宗教的功效.沉潛,靜心,自省,放鬆,傾吐…..,享受並臣服於自然與美.那是宗教的境界.心理學的先驅.沒有宗教信仰的日本,維持內心的平衡,仰賴的是茶道!因為追求美,所以審慎敬謹,自我紀律.因為美而心神活化,片刻化為永恆.月映水中,花落茶碗,表白的是大自然最美,勝過金雕玉琢,並且隨處可得,只要有一顆愛美的心.利休年輕時的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我喜愛那個高麗女子.連倉皇逃命時都不忘留意到美麗的木槿花.槿花一日自為榮.她說.曾經美麗過,那就夠了.每一個當下對美的感受與感動,終將成為永恆.

 

2015 07 16

午後看了MOD上的日片:應許之國:雙重人生.真好看.即使臉上沒有流淚的時刻,我的心裡也淌著淚.溫馨而充滿細節的好電影.演員們好極了.他們面臨很大的挑戰.要精確表達壓抑的情緒.很難.但是做到了.便是這樣細微的表情,肢體動作傳達出種種情意.父子,母子,兄妹,舊情人,老朋友.在無助的,無可奈何的人生中竭力維持尊嚴.令人動容的重重一擊是,男主角成浩對父親說:你從來不說要緊的事.導演表現得很好.在成浩難得激動的時刻,他選擇讓他在暗處,只以激昂的聲音來表現情緒.那是壓抑的他最直白的時刻.成浩告訴妹妹:在不講理的國家,他不能思考.一思考就要發狂.他只能隱藏情緒,想著如何活下去.當母親的,畢竟思慮得較周全.她為特務治裝,給禮金,因為要善待將來照顧兒子的人.至始至終貫穿全片的夏蟬,充滿隱喻.蟬的生命短暫,但仍舊高歌不歇.另一方面,無所不在的蟬鳴,亦如如影隨行的特務,驅之不去.結尾真高明.那只旅行箱意義深遠.那是自由的象徵.難怪先前成浩特別青睞.他鼓勵妹妹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物取景鏡頭,樣樣流暢,感人而不煽情.留下沉重的哀愁.日文的片名是家族之國.不就是祖國?異鄉再好,外人總是難以融入,可是祖國如此不堪.領袖的玉照,格外的諷刺.其間的矛盾,難解啊!成浩離開日本前一天的那幕,一樹一人面對夕照的河,孤寂無奈,不言而喻.

2015 11 27

午後看阿月送我的細雪,細緻美麗悠長.古典節制的美感,沉穩的步調,帶給人的感動更勝於快節奏與奇巧的劇情.當然劇情也舖陳安排得很好很巧妙.不愧是文學作品.細微的轉折,意想不到的發展,命運的莫測,現實人生的具體呈現.小妹和三姊的角色最難演吧?一個時髦奔放,一個安靜內斂,真正考驗演技.黑白的影片,畫面卻那樣美.雪景,洪水,春櫻與順流而下的舟艇.室內一重一重的景,進門出門,門開門闔,演員的座位走位互動,流暢自然富節奏.配樂此時聽來不免老氣,卻也恰如其分.不慌不忙,慢慢展現蘊含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張力與衝突.令人回味無窮的經典.卻也讓人哀嘆,那樣的時代與美學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和柏格曼的哭泣與耳語相比,同樣是講姊妹之間,前者犀利冷靜,直透生命的冷酷令人不寒而慄.而後者雖也呈現生命的現實與殘酷,然溫婉含蓄.禮節重重,長幼有序的框架中,長姊如父,二姊如母.三姊和小妹之間差異極大卻無競爭情意結.東方的倫理,還是多了那麼點人情味.姊妹們的名字與個性相襯.大姊鶴子清雋嚴肅,二姊幸子甜美圓融,三姊雪子沉靜內向,小妹妙子活潑可愛.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