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3180034.JPG      

 看穆洛娃的紀錄片時,我沒好氣的回答S幼稚的問題,他含慍悄然離去.沒想到一會兒之後他又回來了,穆洛娃正拉著一首無伴奏,S高興地說:”那是什麼曲子?我很熟悉的曲調呢!”我詫異地看著他,怎麼有可能?他很熟悉,而我完全無印象?我只能猜測那是巴哈的無伴奏.為了彌補對他的無禮,我決定買一張穆洛娃演奏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全集,一定可以在裡面找到他很熟悉的那首曲子.博客來真方便,才兩天唱片就來了.一套兩張CD,有三首奏鳴曲,三首組曲.孤陋寡聞的我至今才窺得大師無伴奏小提琴全貌.不久之前才買了MIDORI演奏的第二號奏鳴曲,家裡也有一張胡乃元演奏的第二號組曲.不善比較的我可以聽出演奏的不同,卻說不出所以然來.相較之下,我比較喜歡MIDORI的奏鳴曲,穆洛娃的組曲.前者優雅,後者質樸.都說巴哈的夏康舞曲有名,愚魯的我聽了好幾回才知道,原來第二號組曲的最後一首是夏康舞曲.果然越聽越有味.腦中對樂曲漸漸有了輪廓.一日晚上,我打開MOD藝術台,正巧又在播穆洛娃的記錄片,她穿著香檳色的上衣與秋香綠的裙子,拉的正是夏康舞曲--S說他很熟悉的曲子.我趕緊叫坐在電腦前的他仔細聽,並告訴他胡乃元的CD裡也有這一首.他說:”胡乃元那一張喔?我有另燒一片帶到辦公室聽.,是嗎?還是大提琴呢?,是小提琴沒錯.”如此自問自答一番,我才知道為什麼他對那首曲子很熟悉.邊工作邊聽,-耳濡目染,也算聽進去了.他向來不說假話,我找到答案,也聽熟了夏康舞曲,真是一舉兩得.

  我仔細閱讀CD內頁的文字. 胡乃元拿宋朝的山水畫家作畫來比喻巴哈無伴奏小提琴曲的演奏.前者以水墨在白紙上揮灑出均衡和諧的大自然,而小提琴家以四根弦創造出引人入勝的一個小世界,連靜默(休止)都是其中的一部份.音符的流動如同畫筆,自由寫意,止於所當止.畫家與演奏家追求的是這個完整小世界的秩序與和諧.穆洛娃說演奏巴哈彷彿在做冥思,帶來精神與情緒上的寧靜.演奏巴哈是永無止盡的探索.他們都是傑出的演奏家,各自深入鑽研.除了技巧之外,都有深邃動人的詮釋.我也隱約明白我喜歡巴哈遠勝於帕格尼尼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