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祝大家2012年新年快樂!!

目前分類:A的分享 (26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02 03 Cornwall scone.JPG

Combination of Cream Tea and Breakfast

 

Tea and Cream Tea

   最近正紅的名媛教育”( An Education ),取材自記者Lynn Barber的回憶錄,由尼克宏比編劇,英國味甚濃.飾演女主角的Carey Mulligan俏皮甜美,十分惹人憐愛.純真的失落,如此戲劇化,令人惋惜輕喟.觀影之餘,我注意到兩個屬於英國文化的小細節.其一是,男主角第一次邀Jenny去聽音樂會,會後順便用餐.女兒晚歸,當母親的不免擔心,坐在客廳等門又太刻意,於是佯裝在廚房洗鍋子.Jenny一回家便問母親:”您在做什麼?洗鍋子?我們不是老早就吃過晚餐了嗎?”那句話裡的晚餐,用的是Tea.原來,英國人說Tea,除了是茶,也有晚餐之意.這樣的晚餐吃得早,菜色也簡單,通常適合小孩和老人,吃完早早上床去睡.

   其二是,男主角邀Jenny去牛津渡週末.他說去牛津可做的事很多,其中一項是喝奶茶.”(中文字幕如此翻譯Cream Tea) 英國人喝茶例加牛奶,說是喝奶茶也沒錯.Cream Tea其實是家常下午茶,指的是一壺紅茶加上幾塊英式鬆餅(scone),餅上塗抹草莓果醬與Clotted Cream.除了大飯店豪華的三層點心下午茶,一般茶館提供的多半是Cream Tea.寒冷濕涼的天氣裡(英國幾乎全年都溼冷)來上一壺熱茶與幾塊溫熱甜美的鬆餅,確實振奮人心.影片裡很令我感動的一幕是,Jenny遇挫之後獨自鎖在房裡,原本討人厭的父親輕叩房門,溫柔地在門外說些安慰的話.他也為Jenny端來一杯茶與幾片餅乾.無論何時,熱茶與甜餅總能適切地撫慰英國人.

   電影裡的幾個人物,聽音樂會,買畫,賞畫,沾滿文化氣質.也不知是真喜愛還是為稻粱謀.不禁想起董橋那篇喜歡弄點文化的人,”開頭幾行說:”重訪英倫,又值仲夏,郊區人家門前的玫瑰依舊頗有情趣,城裡房子窗台上的花草也甚為可喜.書鋪都在,酒館也在,劇院,音樂廳,圖書館,博物館不變.文化是有的…..” 是啊,倫敦人就是喜歡弄點文化.董先生學問大,談論的是威廉莫理斯與先拉斐爾派的羅塞蒂與伯恩瓊斯(Jenny很喜歡的畫家).我呢,不學無術,專看枝微末節,只能拿Tea and Cream Tea來大作文章.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Aug 24 Mon 2009 23:30
  • 練習

   熟能生巧這句話雖然通俗,卻非常有道理.那聰明靈巧的,練幾次馬上就上手,而資質中等的,雖然需時較久,只要不斷練習,終究會熟練而有所成.只是,人多半有惰性,儘管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大多數人都不願付諸行動.疏懶如我,自然不例外.因此,演算數學,彈鋼琴,背英文單字這類亟需練習的功課,沒耐心的我做不好也就不足為奇了.

   沒想到,人到中年,有幾件事倒是練習得很勤而漸有心得.其一是主中饋.原本我的組織力與效率其差無比,但是,經過五年嚴苛的訓練,在烹飪與採購上卻突飛猛進.我學會調配菜色與買菜的節奏,冰箱裡不再有一大堆存貨,總是用得剛剛好,日常膳食也豐盛多變化.想起從前,臨做飯前腦筋總是一陣茫然,東西總是多買而不會用,實在是很好笑.

   其二是聽音樂.雖然從年少時期就聽古典樂,但心思浮躁,資質又平庸,徒然走馬看花,停留在膚淺的表相.中年之後,天時地利人和,對於音樂欣賞終於開了竅,真正能悠遊其間,領略那豐富複雜的美.開車的時段,悠閒的午候,寧靜的夜晚,日日聽著各種樂曲,一個作品聽熟再聽下一個.日積月累,進步竟看得出來:樂曲的結構很快就能掌握.變奏,主題,動機…..,以前不知所以然的,現在瞭然於心,還有各種細微的音色,聲響,情感…..,!我不善於分析,只知自己是全心擁抱,樂在其中.這種練習很快樂,完全不苦也不單調.

   其三是英文閱讀.大學儘管唸的是外文系,卻沒讀過幾本英文小說.每每看那密密麻麻的蟹行文,讀一段便要查好幾個單字,實在累人.也不是沒有上進心,只是每次努力個十幾頁便因工程太浩大而放棄.好像攀登天梯一樣困難.旅居美國那一年,我讀最多的英文書是食譜和兒童繪本.真正開啟我興趣的,Lauren Ingalls Wilder大森林裡的小木屋.”那麼平易近人的文字,描述有苦有樂的拓荒生活,讓我看得入迷而滿足.進入外語的閱讀世界.,兒童文學比世界名著更合適.

 客居倫敦時期,更是閱讀能力的大躍進.兒子就讀的學校對他這個外國人幾乎沒什麼輔導,我只好自力救濟,陪他一字一字的讀小說.兩三本以後他就不需要我的輔導.而我讀著讀著,竟驚豔於兒童文學的瑰麗幽深.社會的,成長的,奇幻的….,包羅萬象.雖然我只是一個家庭主婦,跟外界鮮少互動,卻從兒童文學的世界中見到英國社會與文化的諸多面向.那麼好看的故事及特具風格的文字魅力,不必人逼迫,我自動狼吞虎嚥,一本接一本看個沒完.那一陣子到書店,都是直奔青少年讀物區.

  兒子長大了,我也升級讀成人小說.成人小說的語法與內容讀起來較難.但是一旦進入吸引人的情節當中,就會著了魔似的一直讀下去.我喜歡文字簡潔,言之有物的文學作品.石黑一雄,葛拉漢.史威夫特與保羅.奧斯特都是極佳的例子.選對讀物很重要.

  最後一項練習得比以前勤的是書寫.只是,進步很小.寫東西,完全是興之所至,有感而發,顧不得起承轉合,毫無結構可言.也罷!我這沒有組織力的腦袋能夠想到什麼寫什麼也算勤勉了.開不開竅,就無所謂了.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好喜歡天際線民宿.凡C推薦,必屬佳品.它是我理想中的渡假模式,尤其帶著活動力不強的父母,更是恰當.開闊的草坪,,點綴著水塘與樹,邊緣有竹林與樹林.空氣裡透著清新的草香.我們住一樓,有走廊與小庭院.廚房真的像照片上那麼棒,裸露粗礪紅磚的牆壁與白色的天花板搭配得很清爽明亮.可愛純樸的鄉村風味.窗外是綠油油的草地,風景很好.從一入住,除了去吃晚餐以外,我們就窩在天際線,那兒也沒去.感覺全然的放鬆.父親也很欣賞那樣的環境,直說很像台東的月昇都蘭,只是都蘭還有海景.不知是太高興還是老了的關係,這幾句話,兩天內像唱片跳針一樣講了三四次.本想笑他,還是忍住了.看周遭那麼舒服,我跟父親說,即使下雨也沒關係,坐在廊下賞雨也別有情趣.沒想到,凌晨真的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

   貼心的老闆在我們門口放了兩把傘.撐傘走到廚房,老闆和他小舅子已在那邊等候.他先為我們上水果與咖啡,然後現做貝果堡.烤得香酥的道地貝果內夾生菜,火腿,與煎蛋.蛋煎得好極了,軟嫩可口.另外還有一條德國香腸.我早餐從沒吃得那麼飽過.用過早餐,繼續坐著欣賞窗外潤澤青翠的風景.我也跳針似的告訴父母,若與烹飪班的同學來這裡窩一整天多好,吃吃喝喝,聊天,煮食,多棒.父親說,下雨更好,還可聽雨點滴答落在屋頂的清脆聲.老闆是親切純樸的古意人.我讚美說廚房好看,沒想到,他說廚房和客房都是原有的老建築,只是重新修復,設計.我稱讚他很環保,他說這樣其實更花錢,但是,在整地(據說花了三年)的時候看著那原本破落的房舍,不知不覺就有保留下來的想法.老闆是個很有意思的人.

   大雨滂沱中,依依不捨的離開天際線.前一晚父母睡得不錯,我倒是失眠了,雖然很疲倦.也許是壓力太大的緣故.在墾丁吃過午餐,頭更昏了.強打起精神開車回台南.不行時就深呼吸.這樣開車好像有點危險.幸好平安回到台南.如釋重負.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Apr 17 Fri 2009 20:30
  • 幸好

幸好

   上次去大立精品,Y堅持不去華誠日本料理,真是太英明了.

   禮拜三帶父母去恆春的天際線渡假,先到高雄用午餐.因為是由我作主,於是直奔華誠.一開始就不太妙.燈光昏暗,旁邊的鐵板燒區乒乒乓乓,吵得很.送上桌的小毛巾,一股刺鼻的洗劑香味,把母親嚇得半死,直把毛巾往父親的方向推.領班很親切,可是負責我們這桌的女侍冷漠又不專業.講話像背課文,也不管我們聽懂不懂,背完就逕自走了.上菜很粗魯,重手重腳的,用過的碟子也不撤走就上新菜,害我們還得自行安排桌面.上甜點前也不先把桌面清好拭淨,感覺吃得好狼狽.菜色嘛,差強人意.生魚片,握壽司,我寧可吃阿吉師或和久田.鐵板牛肉雖然香嫩,可是油好像有點陳.最令我生氣的是菜單上的壽司變成油炸海鮮餅,裡頭有濃濃的奶油和起士,讓我滿口怪味.

   總之,這間餐廳給人整體的感覺就是花俏而不專業.我想起了Y那篇"關於真實的幾件事."在五光十色的現代社會裡,真誠實在竟成了罕有的美德.空有花招而無內涵,通不過我的考驗.我自以為身經百戰,可以分辨好壞,沒想到因為貪心貪吃而栽在這樣的餐廳裡.幸好,容易知足的父親吃得很滿意,更幸好上次眾姊妹沒有走進去.比較起來,紅豆食府可以得一百分呢!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用餐的時候,我拿起茶壺幫媽媽和我自己加茶.我們母女倆向來嗜茶如命."阿和,要不要來一點?"我問兒子.他搖搖頭.我知道他一向不熱衷中國茶,只喜歡薄荷茶,偶爾也喝點紅茶.看著我們喝茶,他開口了:"我從來沒有喜歡過茶.它的味道,還有它的澀味,我就是不愛."過了半晌,又加了一句,"古典樂也是."我聽了哭笑不得,因為他討厭的這兩樣,恰好是我的最愛.

   我和母親的關係很好,母女倆在喜好,品味上很投合.自己當上母親,很有自信的以為將來孩子和我也是一樣契合.沒想到,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我從小膽子小,循規蹈矩,就怕被老師罵.而兒子雖說不上頑皮,卻是自有主張,喜歡質問威權,經常問為什麼?他還喜歡玩火,玩槍,武術,危險動作....,把我搞得神經衰弱.為什麼他不像我一樣是個乖乖牌?想到這,不禁羨慕起我母親的好命.她沒有為我的學業,前途煩惱過.可是話說回來,她也從沒干涉我做任何事.不像我,成天管兒子,意圖左右他,難怪他反抗個不停.

   我的自我意識很強,肚量又小.孩子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感覺滿痛苦.強迫只會造成反效果.古典音樂就是一個例子.住在倫敦時,我三天兩頭的去聽音樂會,他覺得很無聊,在我的脅迫之下,逐漸變成痛恨.其實他的音感很好,觀察也很細膩,對於古典樂的反感,其實是對威權的反抗.此外,他的本性太纖細敏感,古典樂裡細微的情緒起伏與轉折,不是幼小的心靈所能承受得起.我聽懂古典樂以後才知道優美樂音背後有痛苦的靈魂.對於早熟的兒子,傷害早已造成."那是我的trauma(創傷),"他常常這麼說.我很愧疚.喜好是不能強迫的.放他自由以後,我們互相尊重彼此對音樂的偏好.他從重金屬音樂裡得到許多樂趣,我雖然不能理解,但是也能根據音樂的原理客觀地評上幾句,喜歡的就讚美,不中意的就直言,他覺得我這個當媽的還有兩下子,也就常常邀我聽聽他喜歡的音樂.

   我不能理解的,還有他對於黑暗的沉迷.喜歡愛倫坡,普拉斯,歌德(gothic)風.他一向喜愛黑色的衣飾.穿皮衣,戴項鍊,掛太陽眼鏡.看過卡爾拉格斐的紀錄電影後馬上跑去買了兩只戒指.至於耳環,要不是學校禁止的話,我早就阻止不了他了.這些迥異於我和丈夫青少年時期的行止,讓我擔憂不已.他會不會變壞?吸毒?喝酒?我們甘於平凡,低調隱身人群,他偏偏喜歡特立獨行,與眾不同.倒也不是為了張顯自己,對於品味,喜好,他自有說詞,並不盲目追求流行.

    孩子越長大,好像與我們漸行漸遠.兩代之間的差距,比我和父母那一代更明顯.焦慮之際,正好看到龍應台與她兒子安德烈的對談書.說真的,我雖然討厭龍女士,對於她身為母親的種種焦慮不安倒是非感同身受,充滿同情.這個世界對於青年的誘惑確實是越來越大了.但是安德烈的部份讓我很有信心.原來他們年輕人是這麼想的啊!我們大人太小題大作了.他們不笨不傻,努力向上,為什麼我們當媽的總是緊張兮兮,專看隱晦不明的地方?如果對孩子更有信心,或是把他真正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不是會更契合?我和龍女士的毛病,就是既想要孩子獨立自主,又不充分信任,還不自禁地想要影響他.

   當我在複雜的親子關係中載浮載沉時,週日泰晤士報"血濃於水"(Relative Value)專欄上的一篇文章終於讓我釋懷.對談的是當海軍將領的父親與當DJ的兒子.自律甚嚴的父親,對待兒子意外的開明.前兩個兒子照著家族的期望,一帆風順,唯有這個小兒子,不按牌理出牌,看似不努力,沒出息.而當父親的,雖不以為然,卻從不出惡言,只在一旁默默關心.後來因緣際會,兒子成了駕船好手,也算光耀門楣.原來,不管父母本身多麼優秀或用心,孩子畢竟不是物品,無法照著大人的意志成形.只能期待,不能強塑.充分的愛與寬容,不具壓力的關心,以及耐心的等待,是對付"不契合"的孩子最好的良方.

   寫"繼承失落的人"的女作家Kiran Desai與母親Anita Desai都曾是布克獎的入圍者,一時傳為佳話.她們母女在紐約,住家咫尺之遙而已.女兒每天到母親家寫作,傍晚一同下廚,邊煮邊聊文學,寫作,吃畢晚餐女兒方才回自己家.母女兩不論是生活或精神層面都契合極了.真是羨煞人也.但是,當母親的竟也咕噥一句,希望女兒早日嫁人云云.什麼?這樣完美的親子境界竟還能抱怨.回頭想,我是不是也不知足?兒子和我們可以談文論藝,看電影,旅遊,就算他不聽古典樂,不喝茶,不吃海鮮又有什麼關係?而我所不理解的部份,是他個人的喜好與秘密.人總是有不必解說的私人角落與秘密,不是嗎?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餐桌上

   兒子上高中之後,不管是功課或生活上,我完全無用武之地,被迫把重心轉移到烹飪.我們幾乎是每天在家吃飯,連假日也不例外.以前的我不喜歡天天煮飯,現在卻彷彿上了,不僅不以為苦,反而甘之如飴.這是怎麼一回事? 說起來,是兒子和我之間的緊張關係造成的.他在家的時候,我常會分心,好像什麼事都沒辦法順著心意去做,看書,寫作,聽音樂全都不行.只好埋頭猛做菜.做菜不需要全神灌注,工作中被打斷也沒什麼關係.我洗洗切切,整治出一桌菜,頗有成就感.如果兒子不在家,我心情一輕鬆,一面聽著音樂,做起菜來更得心應手了.

   但是,煮飯的成就感和餐桌上的氣氛並不成正比.用餐的氣氛,是由兒子主導的.(有時是我)而他的心情,依身體狀況,功課壓力,情緒等等,高高低低.胃口不佳時,儘管滿桌子的菜,他卻吵著要FURIKAKE(香鬆),灑在白飯上,彷彿盡義務似的,把一碗飯草草吃完,讓我為之氣結.有時,高高興興的招呼家人坐上餐桌,正準備大快朵頤,一瞧見那小子疲倦不悅的臉,我的心一緊,胃也糾結起來,食不知味.這日,他一整個下午陷入情緒低潮,連坐上餐桌也是鬱鬱寡歡,一言不發.桌上的菜色有竹筍燒蹄膀,炒芥蘭,蒜蓉敏豆,涼拌豆乾.,卻是隨便吃幾口菜,又拿FURIKAKE拌飯打發掉我費心做的晚餐.等兒子一離席,母親說:”看阿和吃飯攏勿會好吃.看吳家銘(阿姨的孫子)吃飯攏足好吃.”我聽了哭笑不得,滿腹辛酸.

   也有開心的時候.兒子開開阿公阿媽的玩笑,聽爸爸講工作,談友人.這時候不管什麼菜都變好吃了,趁機叫他多吃一點也不會一臉奧嘟嘟.看我們心情好,健談的母親也會說起一些有趣的老故事.雖然身體虛弱,記性變差,過往的事她倒記得一清二楚,講話也仍舊犀利引人,而且話題千變萬化,我真喜歡聽她說話.好日子與壞日子互相輪替,一餐又一餐,我們三代同堂一起吃飯也六年了.艾略特的詩曾經用每天消耗一匙又一匙的咖啡粉來隱喻時光的流逝,而我,每天量三杯的米,煮飯已經成為天職.儘管餐桌上的情緒有起有落,唯一能把三代感情連繫起來,就在這一餐.將來兒子出門在外,假如能想起餐桌上的情景而產生一點鄉愁,那也不枉我這個煮婦的苦心了.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日生活五四三

I.    跳蚤入侵

   兒子與丈夫身上被蚊子叮出一個個又紅又癢的包,我不容易被蚊子咬,不以為意.幾天後我的腳上也有,以為是蚊帳沒拉好,蚊子入侵的結果.可是那麼癢,我懷疑是跳蚤,S卻說是蚊子.撐了幾天,我越發肯定是跳蚤,S也同意,終於打了電話,把Tar送到住家附近的慈愛動物醫院清洗.去接Tar時,小姐說牠身上好多跳蚤,還抓了幾隻黏在透明小袋給我驗明.天啊,我慌了起來.好多年前我們一家在地下室被跳蚤咬過,超難受的.這下Tar成了跳蚤之源可怎麼辦?買了藥劑滴在牠脖子上,據說跳蚤咬了牠便會死.接著,開始大掃除.把沙發椅套拆下來又洗又晾,再費時固定好.家裡地板家具用稀釋的漂白水擦拭一遍,把我忙翻天.S說還不夠有效,不得不買我最討厭的殺蟲劑,總覺得那是劇毒,可是只能這樣與跳蚤抗爭.兒子最可憐,他的跳蚤咬痕不只癢,還長成會痛的水泡.他倒是沒有抱怨Tar.我原本就不怎麼喜歡Tar,這下叨唸個不停,心想兒子一上大學就要把Tar送走.S問我要送哪兒,我沒好氣的說"由你想法子呀!"忙了大半天,默默喜愛Tar的S也說重話了:"我真希望L沒有來我們家."唉,我也是.雖然三番兩次說兒子離家後要把Tar送走,但隱隱約約覺得不可能.儘管還沒打從心底喜歡Tar,卻也常常覺得牠很可愛,一年以後,恐怕已生感情,更狠不下心了.真是自找麻煩.

II.   送行者

   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送行者"有特殊的喪葬題材.流暢的節奏,悅目的影像,適度的配樂,穿插其中的是幽默與哀痛並陳的劇情,讓人又笑又哭.一老一少兩個男主角演技真好.他們的演出加深電影的質感.飾演社長的山崎努也曾在伊丹十三的"葬禮"裡擔綱.歲月不饒人,他老了不少,但演技更精進了.伊丹的"葬禮"是以嘲諷的方式描述喪禮的荒唐,而"送行者"則是以溫馨感人的態度面對人生的終點.當初引薦我們看"葬禮"的簡政珍老師向來喜愛文學電影裡頭呈現出來的荒謬反諷.以藝術形式與深度而言,"葬禮"勝過"送行者,"但是"送行者"通俗好看,看完後有一種很愉悅的舒暢感.

III.  紅燒獅子頭

   這學期第一堂烹飪課,Y祭出大菜"紅燒獅子頭."我嘴裡嚐著美味,卻一點也沒心思打聽作法.因為,心知肚明,這樣繁複的菜絕不在我的菜單之內.(Y說我們沒有上進心是有道理的)但是,一天晚上,拗不過兒子的要求,做了炸薯條給他吃,留下一鍋油.隔天,冰箱裡剛好有絞肉,大白菜,萬事俱備,於是動手做起獅子頭.絞肉裡打一顆蛋,放蔥花,加醬油酒鹽等調味料,順時針以筷子攪到有黏性,然後挖起捏成丸,在手裡來回甩個幾十下,下鍋油炸成金黃之後移入置有蔥段與大白菜的沙鍋,加水與醬油紅燒,美味的獅子頭於焉成形.待我坐下來用餐時,一鍋獅子頭早已去掉大半,可見很成功.我嚐著也覺得軟嫩鮮腴,比外頭館子賣的清爽可口.請問Y,我及格了嗎?只是,若缺乏天時地利人和,懶惰的我大概不會再做這道菜了.

IV.  渡假難

   兒子去北京一個禮拜,我們夫婦忙著計劃難得的兩人假期.原本嚮往的海島渡假,因為卡到我的生理期而出局.我很認命的安排島內旅遊:前兩天帶爸媽去恆春的"天際線"玩,回來休息一兩天再和S去特富野的"秘密遊"看山,走古道.沒想到,生理期提前到,我們又可以去海島渡假了.S忙著找資料,連絡旅行社.氣人的是,明明很近的普吉,巴里,新加坡,都沒有從高雄直飛的班機.搭台北一早的飛機,還得前一天北上住一宿.而S喜歡甲地,我卻屬意乙地,折衷之後,選了我們都接受的丙地.雖然比預計的四天三夜多一天,但航班時間不錯,況且S也忙得焦頭爛額,我再不點頭他就要生氣了.是啦,我太過份了,人家費盡心思要帶我去玩,我還挑東挑西的.

下了決心,那就好好去享受美好的假期.沒想到S下了班卻說去不成了."怎麼了?""哼,原本說我們從高雄飛香港轉機加五千元,現在又說便宜的團體票沒了,一人得再加兩千元,我一氣之下就取消了."我真不敢相信,努力安排到這種地步,他竟然為了兩千元負氣,放棄他最渴望的海島假期.我已經滿腦子在渡假村享樂的白日夢了呢!好像盪秋千一樣,心情忽高忽低.但看S沮喪的樣子,也不好再說什麼."明天你去定"祕密遊"民宿吧!"我頭腦裡馬上轉換成在特富野古道健行的畫面.隔天,S打電話給我:"我們可以去海島渡假了.""阿?"原來相熟的旅行社幫他弄到機票了.真是一波三折,渡假難啊!(我完全不用做任何事,難的是S)

V.  八珍豆腐煲

   羊城的八珍豆腐煲因為R一怒而出名.回家轉述Y一家在羊城點豆腐煲的故事,母親聽得津津有味,"好像很好吃的樣子."平日生活缺少刺激調味的她既然如此說了,焉能不帶她去.我們四個人點了油雞,炒青菜,廣州炒麵以及八珍豆腐煲.豆腐煲最後上桌,如Y所言,是一個大大的火鍋.內有魷魚,肉片,豬肝等,跟炒麵的料差不多,豆腐倒是少少的.湯看起來稍顯油膩,嚐起來倒是清淡爽口.我們拼命的吃,卻還剩半鍋.這時,父親熟識的老闆走過來打招呼,我們不免稱讚一番.他謙虛的說沒什麼啦,做慣的菜罷了.還很坦直的說館子的菜不能天天吃,不合養生之道.S望著那半鍋吃不下的湯,做起建議:"老闆,能不能供應小份的火鍋呢?"老闆顯出內行的神氣:"這種湯就是要大鍋煮才會好吃.我們用的都是烹油雞的高湯呢.吃不完包回去啦!"於是我們就把這半鍋料足湯多的火鍋包回去給阿姨,請她加些豆腐,因為豆腐都吃光了,只剩八珍!

VI. 香港機場

   在香港有一個半小時的轉機時間.我不怎麼喜歡新的香港機場,總覺得大而無當,充斥著到處都有的國際品牌,缺乏香港特色物品.以前還看過半島酒店的產品或者李錦記XO醬之類的,現在都不見了.而原來的英國書籍文具連鎖店WH Smith也被經緯書局取代.倒是發現了法國名牌食品店Fauchon.遠遠看到Fauchon的店名,可店內各物包裝擺設得有如化妝精品,讓我一時懷疑是新的化妝品牌.走進去,倒是貨真價實的食品老店.巧克力,餅乾,蛋糕,果醬,茶,精緻美麗,而且保證可口.我對法國甜點超有信心,何況這種老字號.所費不眥罷了.買了一條水果蛋糕,預計在渡假村內喝下午茶時享用,沒想到沒機會吃.回台灣一吃,真是驚為天人,細緻,高雅,物有所值.真後悔只買一條.

   亂走亂逛,臨登機前才發現美食廣場.原本要直奔潮州美食,忽又看到阿二靚湯,港式煲湯好喝,當然要喝湯囉!這機場的阿二看起來很高檔,它的湯也名貴.退而求其次,我點了一碗海鮮伊麵.時間有點急迫,再二十分就要登機了."我們趕時間,麵很快上來吧?"我問服務生."十分鐘."好像不太妙,可是最會掌握時間的S沒說什麼,我們就靜靜坐著等.隔壁桌的空姐喝湯吃點心,看得我更餓了.可是麵遲遲不來,我頻頻看錶,已過十分鐘了.接下來,我不擔心吃不到麵,反而憂慮登不上飛機.S也覺不對勁,輕喝一聲"走吧!"於是在侍者不注意的當兒,我們快速地溜走.到了登機門,已是final call,還得搭接駁車到停機坪.好險.走得真是時候,!否則精心策劃的假期就要泡湯了.一直擔心自己會因貪吃而誤事,好佳在!那沒吃成的海鮮伊麵,遂在我腦中幻化成極致美味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威尼斯人

      在澳門的最後一天,連綿的雨不但沒有停止的跡象,反而更大了.雇了計程車往威尼斯人賭場觀光去.這是一個虛擬的,無畏風雨的室內空間.要不是雨的關係,我們永遠都不會來這種地方.它完全違背了我們的旅遊,生活哲學.

      威尼斯人讓我想起日本的豪斯登堡與台場.它的外觀維妙維肖的仿照威尼斯建築物.做工算是細緻.室內有華麗的彩繪天花板,吊燈,厚地毯.三樓大運河購物中心有運河,貢多拉與永恆的藍天.維瓦第的四季不斷重覆,流洩在每個角落.這些費心費力的模擬,反而讓人有強烈的贗品感.一切都顯得那麼不自然.三千間客房,上百間商店與無數餐飲,無不竭盡所能的營造高品質.但是,我們有室內空間恐懼症.儘管可以避雨,卻不見天日.空氣滯悶不流通,還有絲絲煙味.這是一個把人與自然隔絕,囚禁起來吃喝賭買,麻痺心靈的所在.我們喝了湯,吃了粥,在書店(難得還有書店)買了一本書,也不管外頭是否還下著雨,便逃難似的招了計程車往Taipa去.

 

. Taipa

      計程車在著名的食街官也街把我們放下.先到雜貨店買了一把傘.雨幾乎是傾盆而下.雖然還不是很餓,為了避雨還是走進高朋滿座的誠昌飯店.每個人來此都是為了美味的水蟹粥.這爿小小的飯店有種難得的清潔感.服務生穿著白色的上衣,親切有禮.除了粥,酥炸鯪魚球也是必點的.侍者建議我加墨魚球來個雙拼.墨魚球爽脆鮮香,比鯪魚球可口.隔鄰還點一道金沙炸蝦,看起來很美味,可惜我們吃不下那麼多.馳名的水蟹粥,米粒熬得濃稠合宜,混著橙黃的蟹黃,清甜可口.粥裡有一整隻的蟹.蟹肉鮮甜有彈性,新鮮極了.誠昌飯店物美價廉(兩人份95澳幣),難怪生意那麼好.

      一路試吃薑糖,杏仁餅(鉅記的最好),走進古意盎然的狹窄街道,順著斜坡散步,鵝卵石,濃蔭,歐風建築,我們來到了住宅博物館.此時雨又大了起來.躲進博物館裡看展覽.名為"古貌新心"的印章展.非常好看.美麗的玉石印章,由名家篆刻著藝術的字體,內外皆美.主人都是些有錢有閒的文人雅士.除了姓名章,還有藏書章,書齋章,以及有的沒的為增加生活情趣而刻的章.有一個叫做蕭春源的最引我注意.除了各色姓名章,他還有"蕭","碧梧軒","春源夢寐求之","春源眼福"等等有意思的印章.想必是個很懂生活情趣的文人.

      雨還是很大.阿松坐在椅子上打了個盹,我再看一遍展覽,終於在雨勢稍小的時候走出去.下了長長的階梯到馬路上,一眼瞥見對面有一間葡萄酒專賣店.早答應阿和要買一瓶波特酒的.高興的推門而入.波特酒有很多種.價錢差很多.老板娘說當然是越貴的品質越好.我選了一瓶中上的佳釀波特,外加一瓶氣泡酒.聽說我們及即將上飛機,老板娘和女兒忙著包裝那兩瓶酒,而我們好整以暇的在那兒品嚐她們提供的波特酒.搭上主人叫來的計程車往威尼斯人提行李.

 

. 機場

      我們兩個傻瓜,竟不知道酒不能當手提行李提上飛機.在檢查處當場被扣留.女官員平靜地說,十五天內憑單來領取.託朋友領也行."我們又不會再來澳門,也沒有朋友要來,"阿松憤憤地說.爭辯也沒用,規定就是規定.難怪酒店老板娘把酒用寶麗龍盒子裝得那麼仔細.只能怪我們自己太遲鈍.機場也有賣波特酒,我卻無心再購買.平日那麼節儉,難得揮霍一次,好酒竟被沒收了,心情真不好.帶著強烈的失落感坐在椅子上看書候機,腦袋裡還想著:朋友D的老公是台商,也許會在澳門轉機?婆婆好像想去威尼斯人觀光,慫恿她來一趟?人的腦筋在氣憤的時候特別不靈光.一陣子之後才讓我想起,來澳門的時候,阿松才告訴我他輔導的那個澳門僑生要從精神科轉到骨科,並且要北上馬偕高就."阿松,請你學生的家人去領好嗎?"心裡的石頭落了地,頓時輕鬆起來.

 

. 感想

   這些年來,澳門的觀光好像更興旺了.賭場一家一家的蓋,本島不夠,還填海造地,在路環與Taipa之間硬生出一個Cotai島.除了威尼斯人,萬豪,四季,麗池卡登也都在興建中.澳門確實有觀光的本錢.葡國遺跡,東方文化,漁村風情,加上適合全家輕鬆渡假的豪華旅館.稱它東方蒙地卡羅,確實不為過.除了增加旅遊景點之外,澳門在原本風貌的保持上做得很好,只不過在人潮聚集之處增加許多手信店.還有,來自中國的普通話幾乎跟粵語一樣強勢了.旅館的櫃台,門房,清一色京片子.遊客也都是捲著舌飛快說話的中國人.常常豎起耳朵聽他們對話,也許是我少見多怪,明明都聽得懂,感覺上卻像是外國語.想起大學畢業那一年初次來澳門,導遊還是講一口標準河洛話的廈門人.而現在,廣東人可熱衷學習普通話.看到中國的強勢,我隱隱有一點說不出來的憂心.

 

十一. 補記--觀海軒

      威斯丁的中餐廳觀海軒有絕佳的餐飲.下雨的傍晚,當我們走進擺設華麗的餐廳時,裡頭空無一人.在面對美麗海景的窗前落座.因為懶得動腦筋,加上貪心,我點了有好多道菜的兩位套餐.侍者的服務不甚專業,餐廳又空空蕩蕩,我對這裡的飲食不禁心存疑慮.沒想到,一道一道上來的佳餚,是我吃過最精緻鮮美的粵菜.醉乳鴿細滑爽口.富貴雞肉嫩味醇,原汁原味.紅燒魚燒得像我媽拿手的"紅饌"手法.等干貝炒蛋,西施蚌炒時蔬上來時我們都已經吃撐了.最愛的煲雞湯只吃得下一碗.荷葉米糕打包帶回去.楊枝甘露,色澤乳白,看似椰漿加多了,吃起來卻是清香馨逸.這是有高明廚師的高水準餐廳.價格看似貴卻物有所值.下次我還要再來.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澳門風情數帖

 

  • . 楔子

送兒子到機場,我們也順便到澳門渡假.二十幾年來,澳門這彈丸之地竟也造訪了三次.不賭博,不轉機到中國,那我去澳門做什麼?其實,著迷的是它中葡溶混的特殊風情,也因為小,旅遊起來很容易.悠閒又隨性.公車加步行,一下子就可遊遍三島.這一刻,你身處金碧輝煌,紙醉金迷的賭場,下一刻,馬上可鑽入古老的小巷弄,或者到密植防風林的海邊透透氣.當然,還有無窮無盡的美食.

 

. 威斯丁酒店

我們沒有選擇富麗堂皇的賭場旅館.為了透透氣,入住全澳門唯一沒有賭場的威斯丁酒店.位於路環黑沙灘一隅的威斯丁,是很完美的渡假旅館.背山面海,每一間房都有超大的露台.這露台等同於私人庭院的功能.吹風,喝茶,吃飯,日光浴,賞景發呆,全可在這私密的空間盡情放鬆.

房間寬大舒適.貴妃榻最得我心.榻旁一盞立燈,看書特別方便.累了,往前一看便是寬闊的海景.著名的天堂之床確實舒服無比.軟硬適中的床墊,枕頭;平滑乾淨的被單,讓人很容易就進入夢鄉.不冷不熱恰到好處的空調,清潔的空氣,安靜無聲的環境.....,龜毛的我挑不出毛病.

讓威斯丁坐享渡假旅館美名的,該是寬敞翠綠的葡式庭院了.密密地植滿了樹.榕樹,樟樹,柏樹,夾竹桃.....;兩塊平整如綠絲絨的草坪;環繞游泳池的鵝黃色拱廊可遮烈日與時雨;可開闔的木格子玻璃門,滿溢南歐風情.在這下著雨,安靜無遊人的時刻,一時錯覺自己是在歐洲的修道院.靜謐,肅穆,綠意盎然.

鋪著藍色磁磚的游泳池,水波不興,唯有雨絲在上面跳著舞.落雨的天氣,我們兩人獨享偌大的泳池.奢侈又舒服.安安靜靜,只聞蟬聲唧唧,鳥語啁啾.空氣裡帶著植物的馨香.我滑入池中,慢慢泅泳,享受著水溫柔的觸撫.啊!真喜歡游泳,特別是在空無一人的泳池,照著自己的節奏,悠哉悠哉,一圈又一圈的游著,這樣不慌不忙的規律韻律,該是和打坐或氣功一樣的吧.我覺得平靜而放鬆.世外桃源,近在咫尺.游泳,靜坐,看書,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雨勢漸歇,向門僮借了一把傘,走黑沙灘到著名的葡國餐廳法蘭度用餐.

 

. 法蘭度餐廳

      九年前去過法蘭度.雖然盛名在外,它的門面很不起眼.寫著"法蘭度"的小木牌低調的掛在九重葛花架下.當時過其門而不識,還是問了人才走進去.法蘭度,該怎麼描述這間傳奇的美食餐廳呢?它的名氣與低調無華的環境恰成對比.第一次來的人可能會失望於其樸實無華,但我認為那正是法蘭度的精神.(我猜測)主人立意在自然美麗的海邊開一間供人輕鬆用餐的鄉村餐廳.因此,法蘭度的樣貌是這樣的:茂密的九重葛花棚,綠蔭覆地的中庭,紅磚砌蓋的餐廳,對開的木格子玻璃窗外綠意盈盈.高高的木樑上電風扇慵懶的轉著,偶有海風穿過防風林的間隙進入.桌上鋪著洗得退了色的紅白格子布桌巾,上面倒扣著白色磁盤,刀叉與玻璃水杯.女侍都是穿著家常服裝的村姑.氣氛再輕鬆自然不過了.

    約末兩點的這個平日午後,法蘭度只有稀疏幾桌客人.聽說假日時高朋滿座,大排長龍.看過蔡珠兒的"星期天在法蘭度",我胸有成竹的點了炒蜆,燒乳豬,白烚馬介休.還想點湯,女侍說夠了.飲料當然是白酒.沒有酒杯.不論果汁,啤酒,礦泉水或葡萄酒,全用桌上的玻璃水杯.先上來一籃熱騰騰,外脆內軟的圓形鄉村麵包.我啜著冰涼的白酒,等著好菜上桌.阿松嚼起麵包,我警告他別吃太多,以免待會兒吃不下.沒想到,肥美的炒蜆一上來,我除了剝食香嫩的蜆肉,還用麵包沾著鮮辣酸香的紅色湯汁,吃得欲罷不能.再來的燒乳豬更令人驚豔不已.我不愛廣式烤乳豬,可這葡式乳豬,皮酥脆,肉鮮嫩,還有微微的鹽醃滋味,像火腿一樣鹹香.配一點鋪在下面的甜美生菜,中和略鹹的口味.啊!這樣美味的燒乳豬,平生僅見.白烚馬介休比較令我失望.白水煮的鹹鱈魚雖然不鹹,可是微有魚腥,沒有炒或炸的香.倒是隨盤附上的水煮介藍清甜可口.一頓飯吃下來,才飲兩杯多的白酒,竟已頭暈腦脹,渾渾欲醉.許是一開始空腹喝酒之故.已經飽足了,還貪心的再點一份雞蛋布丁.粗樸的鄉村口味.類似從前喜筵之後的甜品.

   穿越茂密的木麻黃樹林,走過黑沙灘,回到威斯丁.酣醉的我直撲天堂之床,睡得不省人事.

 

. 議事亭周邊

     午覺起來,坐旅館的穿梭巴士到市區走走.碼頭下了車,又搭上葡京酒店的接駁車往市中心去.沿著葡京前面的新馬路一直走就到議事亭廣場.路狹車多,一路空氣很壞.幸虧雨停了.每次到澳門都會去議事亭.里斯本風味的鵝卵石地,周遭一棟棟美麗的葡式建築:民政總署,郵局,教堂,還有漆成鵝黃與桃紅的旅遊局與龍記酒家.斜坡巷弄裡有法國餐廳,葡國餐廳,咖啡屋,也有牛雜魚蛋等小吃.轉角處有噴泉,雕像,這是歐洲風味較強烈的地帶.議事亭對面的巷弄,就是中國風了.風景比較紊亂一點.杏仁餅,肉乾,涼茶鋪,游水海鮮,酒樓,麵店.啊!幾乎都是食店.內心雖然蠢蠢欲動,但是晏食的午餐在胃內尚未消化,只得含恨走過.走來走去,腳酸,口又渴,竟走進一間簡陋的小食店.賣的是粥,腸粉與甜品.凍豆漿有如甘霖,但是明火白粥真的是清清如水,米粒煮到都化了,乳白的顏色一如豆漿.雖然還無食慾,但吃這樣的東西當晚餐也太稀了吧?補了一粒粽子,也是素得很---綠豆沙加兩小塊肥肉.嗚呼!滿街美食我竟吃得如此清淡.不甘心卻也沒法度.英明的我未雨綢繆,知道回旅館後準會肚子餓.在百利來超市買了鹹脆餅與辣味油漬沙丁魚罐當消夜.配上啤酒的確美味.

 

. 竹灣酒店

      本來遊澳門三天兩夜也就夠了,但是,看過新井一二三寫她在竹灣酒店的悠閒假期,無限嚮往,於是又前往離威斯丁不到十分鐘車程的竹灣酒店住一晚.它的好不在於高級設施,而在於自然環境.前面有一小片適於游泳的白沙海灘,後面是青綠安靜的樹林.換了泳衣直奔海邊.颱風過後,連日的雨使得海水看起來黃黃的,但是清涼又平靜.離岸一下下就陡深.因為有救生員,我就放心的游.陰陰的天,不必防曬就可暢泳,真是痛快.但是阿松不怎麼喜歡,他看到邊緣漂著一點垃圾.

      那就回酒店游泳池游吧.泳池雖然不大,卻有兩公尺深,游起來很舒服.而且又是我們兩人專屬.池邊斜坡一片茂密的相思樹林,池畔好幾棵大樹,感覺好像在深山裡的水潭游泳.蟬鳴喧天,空氣馨香,怎麼游也不倦.一直到餐廳傳來烹煮的香味方才懶洋洋的起來.

 

. 路環市區

      竹灣海灘上有一座很大的游泳池.循泳池旁的林蔭小徑往上可以通到馬路.沿著馬路走十五分鐘便到路環市區.因為中午又在法蘭度吃了一頓蝦蟹,為了消化,我們就在黃昏的時刻慢悠悠的散步到路環.這一段路走起來很愉快.除了公車和單車,交通很稀疏.路旁有青翠的雜木林,潺潺小溪流以及幾畝菜圃.有點像陽明山附近的小村落.過了監獄與養老院便來到了路環市區.所謂的市區,也不過是以一座小圓環以及聖方濟各天主堂廣場為中心展開的幾條街.圓環附近有一間很雅緻的咖啡館,我好奇的趨前端詳,原來是著名的安德魯蛋塔.英文名為Lord Stow's Café.安德魯是英國人.咖啡館裡除了糕餅甜點還賣英國風味的茶飲,三明治,沙拉.也有泰式輕食.啊!此時真恨我只有一個胃.進去外帶了兩個蛋塔.裡頭還有一個很可愛的花園中庭.假使住家附近有這麼一間咖啡店就好了.

      天主堂旁的廣場有三間餐廳.真之味和陳勝記是中餐廳,亞憩是葡國風味.時間還早,我們沿著濱海的十月初五大道散步.海的對面是中國大陸.柔和的夕陽照在海面,路上,格外有種寧靜平和的氣氛.時間在此彷彿凝滯不動.路環看起來是個半荒廢的漁村.安靜少人.歲月洗禮過的古厝斑駁寂寥.這樣的古街讓人想起鹿港,想起台南的大銃街.很奇妙的是,在這樣淳樸傳統的小魚村裡卻有純正的歐式糕餅店.圓環旁的安德魯本店就像當地小雜貨店般不起眼,然而裡頭販售著道地的貝果,水果蛋糕,布朗尼,牛角麵包.冰箱裡有辣蕃茄汁,薑汁汽水,優格,全是自家製.陋巷裡有一間佈置高雅,全然歐風的"里斯本地帶"餐廳.它的對面是朱紅色的小土地公廟.文化的碰撞,毫不衝突.反而顯現異質的美感.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著迷於多元文化融混的地方.比如說紐奧良,安達魯西亞,或北非.

假使這裡有民宿的話,我很願意住上兩晚,享受小村的靜謐,以及傳統與外來文化的美好融合.澳門的風貌,似乎濃縮在這個寧靜的村落.這是個令人難忘的地方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菁英的偏見

   回成功嶺鄉下過年,小叔帶了一本許舜英的"我不是一本型錄."(以下簡稱為"我") 我知道許舜英是廣告人,做過著名的司迪麥口香糖系列.原本以為"我"是一本講廣告行銷的書,沒想到是在談品味.與她對談的是廣告設計家包益民.裡頭的題目都是很令人感興趣的日常生活事物,像麵包,熟食,包包,雜誌,洗劑等等,於是我就津津有味的讀下去.我像許氏一樣,是個偏執龜毛的人,所以看其對飲食的講究;對居家清洗的原則;對天然氣味的堅持,可說是心有戚戚焉.但是,越讀下去,越發現這兩人刻薄自傲到偏激的地步,令我不但不欣賞,反而感到不舒服.

   當然,許舜英有自傲的本錢.她頭腦聰明,感官敏銳,對美有特殊的感受力,又是個完美主義者.因此,任何礙眼的,不美的事物,她都嫉惡如仇.對台灣的很多現象,她批判得很尖酸.雖然有大半是實情,可是那樣不屑的態度,讓我為她難過.畢竟,台灣是家鄉耶.看不起家鄉,不就像鄙視父母一樣?.一直以來,兒子對台灣也有類似的評語:房屋醜陋;人們衣著傖俗;風景區無啥可觀.....,在這樣的環境裡他幾乎喘不過氣來.最大的願望,就是遠離台灣,出國就學,永遠不要回來定居.常常,我為了他這樣的心態,哀傷不已.但是,兒子畢竟是成長中的少年,心態尚未成熟.而許舜英,做為一個社會菁英,竟然鄙夷台灣到如此地步,實在匪夷所思.

   擁有絕佳的品味,淵博的知識以及國際經驗就可以取笑別人?她說,觀察機場裡川流的人物本是一大樂事,但是,台北飛香港的旅客讓她覺得是一種視覺的污染.他們的衣著,言行,俗氣不已.好希望有一班"professional only"的班機.天啊!何其狂妄!她有足夠的語言能力與世界接軌,廣泛閱聽各式原文雜誌,小說,影片,無庸置疑.但是,批判大眾過度使用電腦與看電視之餘,竟然哀嘆"為何只有我一人在看六0年代的電影?為何只有我一人看"New Yorker"上的文章?"這,未免自我膨漲得太厲害了吧?我不知道台北的知識份子有多人,但是,包益民估計看"New Yoker"的只有五人也太離譜了吧!

所以,他們自認是菁英中的菁英,金字塔最頂端的人物囉?看來,台北充斥著不少這樣自視甚高的人物.雖然以睥睨全台的台北人自居,他們竟是看不起台北的!"外國友人來台,你會帶他們去那裡?"許與包兩人,在這一章裡把台北批得體無完膚---沒有夠水準的餐廳,咖啡店,夜店,風景區.三天就要穿幫了.他們都沒有提到台北以外的可能.喔,台北都上不了檯面,遑論其他?

歷史的遷衍,階級的差異,美學培養的失調,造成現今台灣種種不甚令人喜悅的景觀與現象.我本身也不喜歡大眾流行文化,但是, "我不是一本型錄"這本書可議的是心態.並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與天賦可以廣收國際訊息與接觸美的事物,因此,缺乏美的自覺不能說是一種罪過,雖然是一種精神上的落後.美學層面光怪陸離的台灣不是不可以批評,但是,不用到咬牙切齒的地步.自認高人一等的文化菁英心態,其實與希特勒無異.除我之外,別人都是次等的?如果人人都是很有品味的菁英,那不是很無趣?

剛好從報上看到馬友友與馬英九的對談.馬友友畢竟是真正的大師.他說:"每一種文化都有缺點,但是接觸之後,就會產生同情與瞭解."說的好極了.先學著做一個寬容溫厚的人再來談品味吧!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Jan 05 Mon 2009 11:45
  • 北國

        深夜看完"北國性騷擾"(North Country),不由得想起十多年前旅居明尼蘇達的日子。電影裡的戶外場景,多半是蕭颯的樹林與皚皚白雪。即使春回大地,綠樹亭亭,路旁仍有白亮的殘雪。我記得那一年,第一場雪落在十月仲秋,到了隔年四月,縱然綠芽新吐,偶爾還是會飄一場細雪。算起來,明州下雪的日子,竟有半年之長。 

 

        亞熱帶長大的我,對雪自然有一份嚮往。從小,看著有雪景的聖誕卡片,或者大雪紛飛的電影畫面,內心總充塞著一種難以言說的異國美感。初抵明州,時值夏天,藍天綠樹,明媚無比。過了兩個月暑熱逼人的日子,終於進入乾燥涼爽的秋天。天氣一日冷似一日,而我也悄悄期待著下雪。終於,十月中下旬,當我坐在新落成的寬敞圖書館裡看書,不經意往外一瞥,竟瞧見鵝絨似的雪花輕輕飄在空中。我把書拋在一旁,專心看著那細微的雪花,心裡充滿了快樂,啊!原來下雪是這樣子。其實,大學時代我在合歡山看過雪,而且是大雪。可是,雪合該下在異國的風景裡,這樣的場景才符合我心中的期望。

  

        到了十一月,幾乎是天天下雪了。屋裡有暖氣,出門有汽車,真正待在室外的時間只有一下子,有一雙好靴子和羽毛衣就足以應付,我完全不以為苦。白天看下雪還不夠,有時候半夜醒來,還會倚在窗邊,就著明亮的路燈,看那漫天飛舞的雪,著了迷似的。那安靜清冷的美感,讓人微微顫慄。聖誕節前後,鄰居的聖誕燈飾在夜裡一閃一爍,溫馨美麗,活脫是我小時候在聖誕卡上體會到的氛圍。一時之間有美夢成真的虛幻感。

  

        雪一覆蓋,城市的風貌幾乎瞧不見了,彷彿從彩色變成黑白。觸目所見儘是白雪與失去光彩的房舍,我幾乎懷疑初來時綠樹蔭濃,古典美麗的羅城是久遠的夢了。路旁的雪積得厚厚的,道路卻整理得清清爽爽,出門不成問題。戶外空氣清新冷冽。冰冷可不曾把人侷限在室內。孩子在幼稚園裡,只要陽光明媚,老師總是讓他們在後院裡玩。沒見過雪的兒子,樂不可支,不時抓一把雪塞進嘴裡。他穿著羽毛衣褲和小靴子,玩得不亦樂乎。不過老師可辛苦了,幫這些小傢伙穿脫衣服挺不容易。"每到冬天,我真希望是在佛羅里達,"好脾氣的老師苦笑著說。  

 

         下雪天,不能騎車,划船,我們便去滑雪。地勢平坦的明州時興的是越野滑雪。我的平衡感不錯,但是滑雪那天的狀況不理想。那雪不是鬆軟的新雪,而是結了一層薄冰,特別滑溜。雖然滑起來彆扭,但是在無人的森林裡,吸著清冽的空氣,體會全然的靜寂,好像到不同的世界裡。平靜而滿足。有時也開車到一個半小時外的雙子城去渡週末,汲取一點文化與娛樂養份。旅館位於市中心,到各個百貨公司,商場都有空橋相通,不畏風雪。除夕那一天,我們在大街上看花車遊行,只覺燈火通明,歡樂滿溢,一點也不覺得冷。冬天的文化活動特別興旺。按圖索驥,到紅磚舊倉房改建的劇場看彼得與狼以及其他兒童劇。很有想像力的好劇團,至今難忘。那一區有舊舊的建築,可愛的咖啡店,商店,路旁有深雪,可是沒有冷的記憶。

 

         著名的拓荒文學作家Lauren Ingalls Wilder曾在明州住過一陣子。冬日裡讀她的小說特別有感受。儘管歲月久遠,氣候卻恆常不變。在"大森林裡的小木屋"裡,她描述冬天時駕馬車在結冰的湖面上,那種刺骨的寒冷,我約略可體會。夏天時造訪的大湖,隆冬裡結了厚厚的冰。冰上有人在垂釣。我好奇地想去走結了冰的湖。畢竟水氣寒冷,沒多久便凍得打退堂鼓了。

 

         到了一,二月,真正見識到北國風雪的威力。有次驅車前往韓國友人家聚會,大白天裡,天色竟暗沉如薄暮,雪花又密又厚,像大雨一樣遮擋視線。我打開車燈,緩速前進,一面找路,一面跟身旁的兒子說:"看,好大的雪啊!"我們兩人都被那豪大的雪給震攝住了,甚至有點痴迷。當時年輕,什麼都不怕。到了友人家,溫暖又舒適,頓時鬆了一口氣。朋友從陽台拿出凍得冰涼的果汁招待我們,還說:"陽台就是現成的冰箱,多方便呀!"我噗嗤一笑,霎時,忘了外頭昏天暗地的風雪。

  

        日日零下一,二十度(攝氏),出門但見皚皚白雪,初時的興奮,逐漸轉為煩膩。我開始懷念薰風的溫柔觸撫,還有隨風而至的草香,花香。嚴冬的空氣是純淨無味的。像伏特加,透明無味,然勁道綿密深厚。驅車外出時,看著那一片蒼涼的雪景,喜歡自憐的我,腦中每每跳出蘇武牧羊這首歌:"蘇武牧羊北海邊,雪地又冰天,一去十九年...。。,"啊!幸好我只需要待一年。冰天雪地的世界,隱約把人與外在隔離,頗有放逐的況味。可是,這樣的孤絕,卻是心靈活動的溫床。美國影壇著名的柯恩(Cohen)兄弟正是成長於明州。他們豐富的想像力與駭異不同凡俗的想法,大約也是拜風雪之賜。長期被關在室內,不得不動腦筋找樂子,也有較多的時間與自我對話,心靈活動的層次由是趨於深隧複雜。氣候影響人的性情,誠然。北國之人,多半單純理性而堅毅,因此,"北國性騷擾"這樣的真人真事起源於明州,也就不足為奇了。在堅苦卓絕的環境下,為生存,為自己的權益而戰,令人敬重。在我看來,除了女性主義的主題,"北國性騷擾"不無向北國以及其居民致敬的意味。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輩子關照自身權益不遺餘力的我,最近,竟栽在養貓一事,真可謂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像Y的母親與姊妹一樣,我不曾喜歡過動物。不但不喜歡,還會怕,特別是哺乳類。但是,兒子從小喜歡貓,狗,天竺鼠,兔子。沒錯,只要能養個什麼都好。我怕狗,而天竺鼠和兔子與人沒什麼互動,假如非養不可,那貓自然是首選。小子早就看穿我的心思,曾在小六時寫了一篇陳情的作文,大意是他最愛狗,但是媽媽與狗誓不兩立,於是退而求其次的央求養貓。據他說,貓乾淨,安靜,好照顧...... 狠心的我看了一笑置之,不為所動。倒是T看了之後說:如果是我就讓他養了。

 

        五年以後的現在,我不知是哪根筋不對了;或者中了什麼蠱;或者比較科學一點的說法是更年期將至,情緒失調,多愁善感。竟然,在多年不見的童年好友L來訪閒聊時,莫名其妙的順她的意說,嗯,好,那我也來養貓。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S卻像逮到什麼機會,在晚餐桌上逕自發表"好消息。"這下頭剃了一半,完全不能轉寰。兒子那一廂欣喜若狂,而我則亦憂亦喜。L說貓像小孩子,但是比小孩好照顧。這句話安了我的心。

 

        聖誕夜那晚,S把貓帶了回來,我們一家頗為興奮,而心軟的我也為了小貓的悲鳴起身好幾次,整夜沒睡好。我已準備好要接受Tar,而牠的表現也真不錯,很快就適應,不再哀叫。把牠放出籠子,馬上怯生生的躲在椅子下。書房的門一關,變成牠的大囚籠,有時我推門而入,滿地下找牠,而牠卻高高的坐在窗台或櫃子上。

 

        接下來,越來越不妙了。牠會咬紙。而我家到處是書與紙。還有,我從來不知道貓會跳上跳下。我以為牠們都是靜靜的坐,臥或細氣的走動。啊,貓咪可調皮,可好奇。什麼都想動一動,玩一玩。我開始慌張了。牠跳到餐桌與流理台尤其難以令人忍受。雪上加霜的是S以管制我體重的標準,擅自給Tar減少食量。而牠像我,經常處於饑餓狀態,對廚房特有興趣。我只敢在牠吃飽時放牠出來,還得隨時盯稍。有一次為了看牠我竟從椅子上跌了下來。家裡好像多了一個兩歲的小孩,事事好奇,不知危險,不懂規矩。啊!我寧願養小孩。

 

        Tar雖是貓,個性卻像狗。喜歡熱鬧,愛黏人。(也許是名字取壞了,"點仔膠"很黏。)招架不住之餘,看了心岱的貓書之後更是心情沉重。愛貓成癡的她,不但為貓按摩,佈置餐桌,還為了貓,哪兒都不去。因為寄宿的貓,會有心理壓力。啊!我不想成為貓奴,可是我也不想傷害貓,而且,萬一貓生病,我也不想費心照顧。我是那種只能同歡樂,不能共患難的個性。(何況我也沒樂到)不喜歡扛責任的我後悔極了。實在太莽撞,太輕率了。相較之下,Y家的R和Q真是睿智極了。(以前的我也是)

 

        元旦四天連假,兒子去綠島潛水。父母也有自台北南下的弟弟一家相陪。原本該是輕鬆的兩人假期,卻因為Tar而造成我心頭的陰影。長痛不如短痛,我不想養貓了。畢竟,我和貓相處的時間最多。如果我不能愛牠,那,恐怕我們一貓一人都會情緒憂鬱了。對貓的不瞭解,對自己的高估,讓我犯下了錯誤。也許,贊成養貓,是潛意識裡對與兒子衝突的彌補?兒子潛水回來,一面和貓玩,一面對我說:"我好愛牠。"唉!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儘管Y替貓說話,我卻像個惡婆婆似的。我該怎麼辦?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子隨學校去綠島玩。難得的假期,我們坐高鐵上台北,轉台鐵到福隆,去走草嶺古道。短短三十分的銜接空檔,兩人分頭買車票與便當。當我從洗手間出來,S很興奮地用手指著前面,我知道眼尖的他又看到熟人了,正好奇是誰,沒想到他輕聲說:黃春明!我循著他所指的方向,果然看到熟悉的身影。黃先生鬈曲的頭髮上戴著一頂絨質紳士帽,獵裝,西褲,皮鞋,十足老紳士的模樣。雙肩上的背包卻透露出一點輕鬆,年輕的氣息。手裡提著兩袋伴手禮。該是返鄉探親吧。

 

    看著他往下走去月台,S說:我們去找他聊聊吧。我害羞拘謹的個性發作了:"聊什麼呢?"心裡緊張著。到了月台,S大方地上前和黃春明打招呼。黃先生可愛的臉上露出微笑,熱情的握手。他似乎在腦中搜尋對我們的記憶,以免失禮。"咱不相識,"S趕忙補上一句,免得他為難。身為國寶級小說家,這樣的場面很多吧!人家識得他,他卻不知對方是何人。"我在成大聽過你演講,"我說。雖是兩年前的事,但記憶猶新。忘不了他真情流露哼唱"桃花源"兒童音樂劇的歌曲。"喔!你們從台南來。去宜蘭嗎?"S答:"是要去福隆。"黃春明親切的指指身邊兩個座位要我們坐,我正想坐下,S卻說車來了,只得匆促的與小說家分手。

 

    坐上火車,一面吃便當,一面回味這短暫的邂逅。漸漸的,我想起可以和他聊的話題。我想告訴他"魚"那篇小說帶給一個少女的感動;想問他記不記得讀南師時曾去鳳凰球場打橄欖球(父親告訴我的);想問好看的"九彎十八拐"雜誌還繼續著嗎?S說,去前面車廂找他呀!雖然知道黃先生很親切健談,我還是不好意思前去打擾。能和他搭同一列北迴線火車,已經是一種難得的際遇。不敢冒昧請求拍照,卻也遺憾當時沒有留下一張他的背影。無論如何,那溫暖有禮的台灣士紳氣質,如同他作品裡的人文氣息,已深印在我的記憶裡。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就想看In Bruges(殺手沒有假期)這部電影。位於比利時西北部的Bruges(布魯日)是保存完整的一座中古世紀小鎮。它沒有威尼斯或布拉格那樣響叮噹的名氣,是一顆半隱藏的珠寶。較少的觀光客,使其氣氛恬靜自然。一進舊城,好似走進時光隧道。美麗精巧的建築立面;幽靜曲折的小運河;古老的拱橋,以及肅穆的教堂,數百年未曾改變。它比阿姆斯特單精緻,比威尼斯寧靜。總之,秀麗雅致,氣韻自成,殊少受到外界干擾。

 

    出身劇場的愛爾蘭籍導演Martin McDonagh非常具有創意。故事的大意是:一老一少兩個性格相異的殺手在英國幹完一票,,奉老闆之命到布魯日避風頭兼渡假。事實上,在好看的情節,幽默的對白與美麗的景色之外,這部電影講的是生命的價值與救贖。主角雖是殺人不眨眼的殺手,可也有血有肉。他們為何走到窮途末路,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除了職業是殺人之外,卻與一般人無異,甚至文化水準更高。(導演是否美化了殺手?我不能認同以殺人為業,不管理由為何。)

 

   老殺手Ken對青年殺手Ray的照料,Ray對自己犯錯的悔恨,支撐起情感的主軸。我沒看過這樣感人的殺手電影。雖然結尾有點血腥,但是很感動人。一連串的槍殺,死亡,卻是在頌揚生的意義與價值。當Ken拼死爬上塔樓頂端,Ray與女朋友含情默默坐在廣場的露天咖啡座,此時響起的愛爾蘭民謠配樂令人感傷不已。那樣質樸的歌聲,曲調與歌詞,讓人痛惜純真少年的失足,恐慌即將來臨的滿城風雨。尋常的幸福,對某些人卻遙不可及。影像的剪接與音樂配合得無懈可擊,張力十足。

 

     配樂是這部電影的強項。力道精準,適可而止。貫穿全片的鋼琴主題曲;低沉的弦樂;追逐戲的動力搖滾,以及,雖然短暫卻恰到好處的"冬之旅"裡最後一首"老琴師。"意境真美。悽美的鋼琴前奏輕輕響起:Ken穿越清晨薄霧中的運河古街;Ray躺在床上垂淚,他們正面對人生的難題與自身的脆弱。然後,溫厚飽滿的男中音唱了起來...。我不知道電影是不是用侏儒聲樂家夸斯妥夫的版本,如果是的話,那更加有意義了,剛好與片中的侏儒角色相應和。

 

    布魯日,一個童話般美麗的城市。童話,象徵純真與美好,剛好與失足成殺手的主角成對比。人不可能完美無缺,但也不是萬惡不赦,因此才有介於天堂與地獄之間的煉獄。大部份的人都在善與惡之間煎熬。而善的力量,引領人走向救贖。處處教堂的布魯日,隱喻著善與美與救贖的希望。難怪導演說只有布魯日能做為這一部電影的背景城市。因為每一景每一幕都有其內在的意義。維也納,布拉格或其他古城皆無法取代。這我能夠理解。別的城市的自我性格太強,缺少遺世獨立的夢幻特色。

 

    很難想像,這是McDonagh的第一部劇情片,真是太厲害了。也許,經過劇場的洗禮,拍電影就成了雕蟲小技。演員非常的傑出。劇本自然是好。看了這樣的片子,會覺得好萊塢電影索然無味。原本認為"殺手沒有假期"這樣的中文譯名太瞎,看完之後,倒覺得也能與片中的幽默精神相呼應。導演若知道,該會會心一笑吧。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黑一雄的"The Unconsoled"長達五百多頁, 敘述的是如夢境般的故事。離奇的,荒謬的情節,虛實 交錯。一種欲求不能達到滿足的緊繃張力貫穿全書。行雲流水的文筆一貫的明晰,優雅,簡練。讀起來很順 暢。細微之處,讓人沉吟再三。入睡前與睡醒之際,我常常在腦中回味那一段一段的小插曲。石黑以出神入 化的手法重建心靈創傷的場景。掌握人心幽微細緻的變化,我想沒人能超越他了 。

這樣長篇幅的小說,講的其實是人在家庭裡的傷人與受傷。親子、夫妻的關係,糾纏深遠,脆弱嬌嫩,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就出現裂痕。若不即時彌補,將變成一輩子的遺憾。家庭以愛為名,但成為戰場時,卻也鮮血淋淋,不忍卒睹。近距離的長期相處,家人之間的衝突其實高過社會上的各種組織、團體,而且完全無法客觀,因為有太多的情感在裡頭。沒有一個家庭沒有衝突。所謂幸福的家庭,指的該是成員間誤解少,溝通好,整體和諧度高,而不是完全沒有問題。

     正因為人性的複雜,使得家庭的運行暗潮洶湧。家庭與事業不能兩全時,如何取捨?書裡的男主角是職業鋼琴演奏家,全世界飛來飛去,長期不在家,造成與孩子的疏離,妻子的爭執。他也想與家人多相處,但是事業正起飛,怎能推卻各方邀約?總是想,腳步立穩了再來顧家庭吧。可是,缺席日久,怎麼也無法回復原貌。而夫妻的失和,是小孩子心中永遠的痛。再小的孩子,也能覺察到父母間的不睦。他們害怕,退縮,令人不忍。書裡頭有好幾個例子,全是在闡述孩子的脆弱無助。他們總是能很快感覺到父母間最細微的變化。父母間的良性互動以及充分的愛是孩子最大的亟求。

     失去父母關愛的孩子,實與孤兒無異。因為孩子達不到自己要求就對他視若無睹,或表達失望之情的父母最為殘酷。有這樣的父母,孩子一輩子愧疚,也永遠在尋求父母的愛與肯定。即使成為名滿天下的鋼琴家,主角Ryder仍然在尋求父母的肯定。孺慕之情,令人傷痛。父母再不睦,孩子也希望維持一個家庭的完整。在結尾的部份,Ryder的太太生氣地要他走出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兒子卻還是喃喃地說:"我們三人應該在一起。"人,終其一生,受到家庭的影響最大,從家庭裡受的傷也最重。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

    本書還探討了藝術的價值,藝術家的心靈,以及藝術家家人的痛苦難為。像亂針繡一樣,石黑東一針西一針的創造出精細美麗,構圖嚴謹的一幅驚人作品,那是怎樣的一個腦袋呀?流暢平順,不露斧痕,讀畢,只覺得"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好高的功力呀!難怪小說家Anita Brookner要讚嘆說:"幾近大師之作"。複雜的象徵,隱喻,與場景,完美的撐起一個探索人心的世界。低調的語言,平實的敘述,沒有洶湧的情緒,卻讓人心裡有哀傷的,沉重的痛。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克尤恩不算我最喜歡的作家。在我心目中,他遠遠不及史威夫特(Graham Swift)與石黑一雄。這兩位的文字之精,意境之美,往往像催眠一般,讓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但是,彷彿近鄉情怯的心情,讀畢史威夫特與石黑之後,儘管內心澎湃,迄今未曾完整記錄心得。反而,讀完麥克尤恩之後總想寫點什麼。

      閱讀麥克尤恩是很奇特的經驗。他並不是一開始就引人入勝那一型。有時有點冗長煩悶。他的個人風格不像史氏與石黑那麼明顯,情節的推展也不延宕。但是,有些描寫卻又精雕細鑿,令人激賞。像"星期六"裡寫男主角患阿茲海默症的母親;"贖罪"裡因偏頭痛躺在臥房休息,卻對整棟大廈瞭若指掌的Emily。常常,我在不耐煩之際,看到這些彷若沙漠綠洲的片段,對他又增了幾分好感。好不容易看完全部,才驚覺他創作意圖之雄大。把細瑣的個人與大時代做連結是他慣有的筆法。放大的平面細節與歷史縱深交織成立體的,有深度的小說。文學性即在於此。

      他的主角,都是知識分子。醫生,律師,音樂家,總編輯,作曲家。音樂,在他的小說裡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星期六"裡的醫生主角特別喜歡聽巴哈。他的青年兒子則沉迷藍調音樂。"卻西爾海灘"裡的女主角在皇家音樂學院學小提琴,喜愛古典音樂,而男主角聽搖滾,爵士與藍調,日後還在肯頓鎮開一小爿唱片行。'阿姆斯特丹"的男主角是作曲家,麥克尤恩更能花篇幅描述音樂的種種以及他對音樂的看法。"贖罪"裡對音樂的著力較少,但是醫院裡受傷的法國士兵述說他妹妹彈奏德布西的月光曲很令人動容。音樂,是人在這混亂社會裡的一大救贖。每個人的喜好不同,但是,不管聽的是什麼,總能在其中找到秩序與安慰。他在三本書裡都提到倫敦的威格摩爾音樂廳(Wigmore Hall)。正巧,我也去過兩次威格摩爾,都是親子音樂會。位於賽芙瑞吉(Selfridges)百貨公司後面的這個音樂廳是室內樂演奏的絕佳場地。不大的空間,正好讓觀眾和演奏者有很親密的接觸。室內樂,不同於華麗的歌劇或龐大的交響樂,偏向心靈底層的探索。具有與自我對話的淨化作用。威格摩爾音樂廳,在喧鬧的倫敦裡,是追求純粹音樂人士的綠洲。

      美食也以或輕或重的比例出現在麥克尤恩的小說裡。顯然,喜愛美食是文化人的特徵。"星期六"裡男主角做地中海魚夫湯那一段寫得真好。在作者流暢的文筆裡,我彷彿聞到炒香洋蔥,大蒜的香氣。等到那鍋湯咕嘟咕嘟在爐上細火慢燉,我也餓了起來。我略帶羞怯的告訴推薦我讀此書的兒子,說書裡最吸引我的段落就是男主角作湯那一段。沒想到他不但沒嘲笑我,反而大方的說,那一段本來就寫得很好。"阿姆斯特丹"裡的作曲家克里夫顯然也是美食家。老友來訪,他奉上高級法國紅酒與烤春雞。可惜老友維農是個不識時務的傢伙,白白浪費了好東西,令人扼腕。喜好美食,美酒,音樂,大自然,克里夫在我心目中是個全方位的生活家了。麥克尤恩似乎在說,美食是一種需要培養的品味。是一種階級的象徵。"卻西爾海邊"的男主角愛德華到富裕的女友弗羅倫斯家作客,初次嚐到瑞士乾果穀片,未煮熟的羊肉,燜燉蔬菜,橄欖等等。對六O年代初期的英國人而言,那是罕見的異國風味。只有像弗羅倫斯的母親這種前衛的知識份子才會習以為常。畢竟,她和引介地中海飲食到英國的依麗沙白。大衛是"泛泛之交"。

       機遇(chance)與命運是麥克尤恩小說的基本架構。事實上,人生便是一連串的機遇。只是,造成戲劇性結果的畢竟佔少數。對大多數人而言,頂多在回首時感嘆一番,像佛洛斯特的名詩"未曾選擇的路"所描述的心情-------,"如果當初。。。。,現在。。。。。"而扭轉命運的機遇,有些是自然發生,有些緣於主角性格。比如"贖罪"裡的布芮爾妮,因為性格的關係,扭轉了他人與自己的命運。"星期六"裡男主角與妻子的相遇,以及隨後發生的小車禍都是自然的,不可預測的事件。人生便是這樣的過程:在自我掌控與各種機遇之間流轉。這種不確定性,造就了豐富的樣貌。悲喜交錯,酸甜苦辣具在其中。假如人生像工廠裡制式的產品,即使品質再良好,一模一樣有什麼意思? 麥克尤恩以不同故事包裝不變的主題-----人的軟弱與堅軔,以及人在這個瞬息萬變世界裡的價值。這正是他的作品迷人之處。  ----A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周三中午清潔婦到父母家打掃時,他們總是先來我家,再一起出去吃午餐。晏起的我,肚子還沒餓。不餓的時候,不知道吃什麼好。雖已過了中秋,南台灣的中午依舊炎熱,揮汗吃小吃太辛苦。餐廳嘛,總覺得油膩膩的,口味又重。唉,出門吃個飯,左思右想,反倒不如在家動手乾脆。想了老半天,還是去康提好。環境雅潔涼爽,做的又是家常風味的魚餐,飯後還有一杯現煮的咖啡。豪爽的老板不時和我們聊上兩句,對於少社交生活的老人而言,也是挺有趣味。 

     這日來到康提,鐵門卻拉下來。是休息?還是倒店了?我皮包裡還有兩本餐券呢!原本計畫餐後帶父母到崇明國中附近看他們朋友兒子開的牙科診所。這下我乾脆驅車到巴克禮公園旁的富山。其實不怎麼喜歡台式日本料理店,但上次和T及Y來用餐,感覺還不壞。想要單點,菜單卻不合我意,於是點了兩份生魚片定食,又幫媽媽多叫一碗飯,三個人合吃。生魚片一上來我就後悔了,便宜的定食,生魚片用的都是養殖魚。蒸蛋,茶壺湯,黃瓜花枝沙拉倒還可以。看父母愉快地吃著,我一時百感交集。 

    從前,我們一家人不是常常在富屋,彩虹,一平或者小春這類台式日本料理店吃得興高彩烈?一種好豐盛的,上館子打牙祭的感覺。生魚片,烤雞腿,天婦羅,無一不可口。怎麼如今我變成了挑剔飲食,挑剔父親生活態度,嚴苛到不近人情的中年人?我是怎麼了?怎麼變得那麼難以取悅?老實憨厚的父母,對於我的改變,應該是有所感的吧。任性的我想必不時刺傷他們。善良的父母,一逕的寬容,從無怨言,更沒衝突。哦,我是怎麼了?我看過的世界,以及感官上的趨於敏銳,形塑成偏執的,獨具一格的中年品味,我已不再是當年那個滿足於通俗歡樂的年輕女兒了。 

     父母心中有很多的不解吧。我突然替他們覺得哀傷。這心情,我懂得的。因為,我的兒子也不像小時候那樣與我們親密共度許多快樂的時光。他現在是個難以取悅的青少年。原本順理成章的一些小歡樂,一個一個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我心裡有很多的不解與很大的失落。人的成長與改變造成的隔閡,似乎無可避免。即使極力想挽留些什麼,也是無力回天。那麼,就學父母的智慧,用愛包容一切吧。

    位於靜巷裡的富山,有大片大片的玻璃窗。我凝望窗外廣裘的台糖綠地,樹影搖曳,陽光清亮,初秋的氣息讓我微微感傷,卻也帶來一種幸福的感覺。我不再挑剔台式日本料理店的種種,全心享受著安靜的綠意,以及與父母共食閒聊的親暱自在。父親很滿意。"下次我們帶阿松一起來,"我微笑點頭。"還有阿和。""好,"我溫順地回答,雖然明知阿和不會喜歡。父親永恆的愛,我卻是懂的。四十幾歲的我,到底也學會了不要任意回嘴掃興了。 ----A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葡萄酒說起來很簡單,也很複雜。簡單,是因為它的材料只有葡萄,複雜,則在於葡萄品種,釀造手法,以及葡萄的收成好壞,在在影響著酒的風味。另外,葡萄酒屬於釀造酒,裝瓶後還會繼續熟成,變化,因而,儲藏方式也決定它的風味。由是,學問大矣。 

       葡萄酒歷史深遠,有文明即有葡萄酒。葡萄酒的形成,想必是偶然。人們嚐過這種發酵的飲料,竟然喜愛上它。這種喜好,一直傳承下去,並且衍生出種種改進的手法,以至於產生如藝術品般的成品。遠古的初民,為什麼會愛上這種有酒精的發酵飲料?可能是細緻富變化的風味,還有酒精帶來的微醺感。那是感官與精神的雙重享受。

        葡萄酒自古以來即是佐餐的飲料。用餐的時候喝一點酒可以增加興味,而水,果汁與汽水卻無法達到同樣的效果。水太平淡,果汁的酸甜不易與食物之味融合,而人工飲料甜膩虛假,不適合搭配精緻料理。它們太單調,缺少葡萄酒的複雜深遂。那獨特的酸,澀,苦,甜感,可以與或清爽或油膩的食物互相融合,達到美好的境界。

        葡萄酒與餐食的搭配是一門學問。追根究底,就是要有最細微敏銳的感官,特別是嗅覺與味覺。酒有清淡細致,濃厚馥郁等不同風味,食物亦然。清爽的食物配清淡的酒,肥腴的菜餚搭厚實的酒,產生出來平衡的美感,是飲食的一大樂趣。嫻熟不同葡萄酒的風味以及烹飪的手法便能萬無一失。當地菜佐當地酒尤其恰當。比方說吃義大利麵配義大利酒,紅酒燉雞配柏艮地。那是一種無懈可擊的道地風味。因此,西式烹調與葡萄酒最搭。然而,現在全世界流行喝葡萄酒,不論吃那種料理,皆可佐以紅白酒。而我,吃日本料理喜歡配清酒或啤酒,印度菜,泰國菜啤酒或冰水,中國菜則茶,水或啤酒。每每看到中式餐廳裡,不論大宴或小聚,桌上常有一瓶紅酒,令人覺得不可思異。中式菜餚的做法與氣味通常比西餐複雜濃郁。越複雜的菜越難找到匹配的酒。因此,專家建議搭配中國菜的酒多為馥郁的Gewurztraminer或凜冽的Riesling ,Sauvignon Blanc等白酒。肉香濃厚或紅燒的菜則配果香四溢的新世界Merlot或Shiraz。

        真要以葡萄酒佐中華料理的話,其實白酒最搭。偏偏台灣人視白酒為無物,所謂葡萄酒,似乎專指紅酒。紅酒才是高級,有份量的象徵。這種現象實在令人納悶。飲用葡萄酒,也得看季節。一般來說,天熱時適合喝清爽型白酒或清淡的紅酒,天冷時則飲較厚重的紅酒或豐腴的白酒。台灣的氣候炎熱,一年裡有三季都適合飲用冰涼清爽的白葡萄酒。炎夏午後,一杯白酒在握,纖細幽邈的香氣足以消暑醒腦。而搭配清爽的夏日餐食,如雞肉,海鮮與義大利麵,麵包等,白酒的爽冽微酸口感,不但恰到好處,也微微地提振不佳的食慾。

        為了感官上的喜悅喝葡萄酒才有樂趣。如果只是要追求流行,顯示自己有錢,有品味,那就太辛苦了。葡萄酒的常識,學問深廣似海。因為喜歡而去研究,或者越研究越喜歡,這才是良性的循環。我們一般人,有點基本的知識,知道自己喜愛的口味,對什麼菜配什麼酒有個譜,就算是能享受葡萄酒的人。而出類拔粹的酒評家,他們先天具有敏銳的感官,能覺察到最細微的差異。這樣的人,其實是全方位的生活美學家,事事要求完美,在各個領域的品味都很高。比如說英國著名的葡萄酒專家休。強生(Hugh Johnson),他同時也專精園藝,音樂,歷史與寫作。 

       強生是溫文儒雅的英國紳士,他以客觀實際的筆法寫成的葡萄酒書暢銷全球。而我最愛閱讀的卻是他2006年出版的自傳體酒書"佳釀人生"(Wine/ A Life Uncorked)。他沒有高高在上的威權形象,反而運用風趣幽默,平易近人的語法娓娓道來一路有葡萄酒相伴的人生。就讀劍橋時代,強生首度嘗到葡萄酒,從此一頭栽入葡萄酒的世界。"佳釀人生"一書裡有很多觀念在葡萄酒風潮泛濫的時代頗為發人深醒。比如美酒需得美食相配,他說自己很少不佐餐而純飲酒,偶爾純飲也都是白酒。還有,一般人對葡萄酒的態度不是過度急切就是太過無知。怎樣才是中庸之道呢?"葡萄酒是多面向的東西。你不需要具備百科全書式的常識方能享受,但是得好好用心。記憶力好可以加分,更重要的是專心致志在你所喝的酒上面。日積月累,當飲酒成為休閒,誰還會以為苦?"這是一種不急不徐,悠閒進入狀況的態度,也是品賞所有藝術的不二法則。

       旅英那年方才開始喝酒。初抵倫敦,入境隨俗,我也經常站在超市的葡萄酒部門東睇西瞧,煞有介事地選購一瓶酒回家嘗嘗。似乎沒嘗過多麼美妙的口味。後來,加入了由休。強生主持的Sunday Times Wine Club,這才品味到葡萄酒的好滋味。這個俱樂部,由專精人士以合理價格選購全球優良酒莊的紅白酒賣給會員。精美的照片,詳盡動人的解說,各色各樣的組合,讓人看著看著就想買。宅配到府的服務,更免除提重之苦。常常訂購一打儲放在床底下慢慢喝。果然,不論是歐陸或新世界的產品,莫不物超所質。喝了這樣的好酒,我再也不買超市的酒了。 

       回到故鄉後,還是想喝葡萄酒。但是漂洋過海到台灣的酒,一般來說貴得不合理,有些還儲存得不好,買到的產品,經常物無所值。我又懶得費心去尋管道。因此,不免意興闌珊,有一搭沒一搭的買著。幸好不是完美主義者,Costco買來的中價位紅白酒與氣泡酒,足以令我的日常餐桌生輝。偶爾有特殊場合或想喝好酒時,就去有專業儲酒櫃的X餐廳選購。對於高級酒的渴望,只好儘量從酒書的閱讀中去想像了。---A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要到玉里參加黃大夫的生前告別式,我開車載爸媽來到東海岸。很罕見的,只有我們親子三人的旅行。這幾年來,家族的旅行一直令我頭痛。顧及年邁的爸媽就顧不了青春的兒子。這樣小的家庭,我還是喜歡分組旅行。我與丈夫;我們一家三口;四個大人,或者我與爸媽三人。越單純越好。愚笨的我,無法掌握稍微複雜的情況。

       這次的旅行很愉快。首先,爸媽個性隨和,不論我做什麼決定他們都不會有意見,更不會抱怨。其次,他們年老體弱,定點的,緩慢的旅遊正好適合他們,也適合我這個懶人。最棒的是,上網找到月昇都蘭民宿。這裡背山面海,坐擁美麗的大自然。光是坐在陽台的椅子上,就舒服得不想動,跟本不用舟車勞頓,跑進跑出。

       除了睡覺,我們幾乎都是坐在陽台上。左邊的都蘭山雲霧繚繞,右邊的海閃著陽光,中間是翠綠寬廣的草坪與放射狀花園。視野全無遮擋。真正有渡假的感覺。房間不是挺大,但是齊全舒適。沒有冷氣,最熱的時候吹吹電扇也就夠了。流通的空氣很令人喜悅。難得的靜謐,更是讓我緊繃的神經徹底放鬆。完全沒有車聲,冷氣聲或其他嘈雜。虫鳴,鳥叫,自然的天籟,再大聲我也不怕。

       月昇都蘭的環境,對媽媽特別適宜。她一天要做五次的腹膜透析,每次需時三,四十分,旅行時也不例外。當我們享用飯店的種種設施時,她常常孤獨的在房間換藥水或休息。但是在月昇都蘭,她可以坐在陽台上一面換藥水一面看風景,和我們聊天。我能夠好好陪她,心裡覺得很快樂。我們甚至躺在草坪上的躺椅仰望星空。運氣真好,那幾天都是好天氣,不但可以觀星,還看到太陽從太平洋升起。

       早餐清新爽口,簡約的量剛好適合我和媽媽的胃口。有機豆漿,小潛艇堡,數色鮮果,加上現煮的比利時皇家咖啡。挑食的我難得吃到滿意的早餐。潛艇堡的麵包是彰化喜願工坊的五穀麵包,純正無怪味,抹醬則是當地美國人David做的青醬,夾以蔬菜雞絲或鮪魚,清淡美味。邊吃邊與親切的主人江小姐聊天,輕鬆又開心。

       這麼長程的旅行,媽媽的精神與健康一直很好。而我雖然出門前一天肩膀劇痛,卻也逐漸好轉。順利地到達玉里與眾好友相聚,爸媽很開心。這是屬於我們三人的豐富之旅。我實在該多帶他們出來旅行的。---A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鼎鼎有名,我早就有了,而且有杜普蕾和羅斯楚波維奇兩位名家的演奏。只是,年輕氣盛的時代,偏愛感情起伏明顯的浪漫派,巴哈是好聽,杜普蕾的琴音也動人,然而,聽著聽著,總讓音符無心流過,全然沒有共鳴。甚至,同張CD上法雅的西班牙組曲更能引發我的注意。前一陣子,先是聽了巴哈的鋼琴曲,意猶未足,把羅氏的唱片拿出來聽,越聽越著迷。聽的是第三號。像任何傑出的音樂家一樣,羅斯楚波維奇的演奏具有獨特的個人魅力。好幾個夜晚,我靜靜的聆聽,覺得很滿足。

      第三號聽熟了,再把杜普蕾的拿出來聽。那是第一號與第二號。奇怪,以前聽覺得很好,但聽了羅老的CD後突然感覺遜色了。是錄音的關係,還是曲目的緣故?尚未得其解,卻在整理CD時找到一張丈夫同事送他的唱片。"Pro,這張巴哈的cello超好聽的,燒一張送你。"阿松回家後學著同事講話,我卻不為所動。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我早就有了,有啥稀奇?那張CD就被我冷落在一旁。多年以後的現在,才知道自己有多無知。

      原來,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總共有六組。每一組有六首曲子,分別是序曲及五首舞曲。我的兩張CD只有前三組。這下,如獲至寶地聽起全集。這不知是何許人演奏的巴哈,如此細微幽深,我很自然就進入狀況,細品慢嚐。薩拉邦德是深沉的慢板,而其後的舞曲(一,二號為小步舞曲,三,四號布雷,五,六號嘉禾)對照之下相對的活潑輕快。只是,在以哀傷為基調的第二與第五號,即使第五首舞曲仍朝輕快振奮的方向邁進,卻也依舊愁雲籠罩。那樣的強顏歡笑更令人心痛。   

     在我心目中,第五號無疑是最深沉悲哀的了。那麼低沉的琴音湧現最底層的痛苦,而旋律,節奏呈現出灰暗的愁緒。慢板的薩拉邦德更是如槁木死灰般的絕望。除了巴哈,誰能以這樣純粹無矯的樂音傳達出深藏底層的,無法分析的哀傷?古典音樂聽久了,我的喜好似乎由絢爛歸於樸實。巴哈的高潔無華,最為耐聽。好像澄澈透明的水晶,熠熠生輝,勝過一切璀燦的寶石。

     巴哈的鋼琴曲清明理性,大提琴卻厚實溫醇。接近人聲的大提琴,表達人的心境最為適切。依我這業餘愛樂者看來,一,四號屬中性,三,六號歡愉,而二,五號哀傷。常人的心緒大約不出這三類。以中性的第一號啟始,而以舞曲風濃郁歡暢的第六號結尾,光明的隱喻不言而明。提琴手運弓如運筆,如運氣。綿密不絕。快慢之間,氣韻自成。其嫻熟自如,好比孔子說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CD上面簡短的解說說得好:"這些組曲是世上最美的弦樂作品,演奏者需有高超的能力方足以勝任。"我想,能力不只是指技巧,詮釋力亦然。  

      感謝阿松同事的貼心,他還附了一張曲目的影本。於是,我才知道這位令我心儀的大提琴家是德國的Guido Schiefen。雖然他不是舉世聞名的名家,卻是爐火純青,遊刃有餘。聆聽之際,不禁羨慕起優秀的提琴家,他們在歷經一番努力,足以駕馭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時,應該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成就與快慰吧!   ----A 

我們的烹飪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